“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的美育水平还不高,审美教育做得不够,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通俗文化、娱乐文化,可能会比一些严肃文学、严肃戏剧更受欢迎”。
“不能说有一部分‘污’的内容出现,就说‘污’文化走红了。一些网络综艺节目的确有些‘污’的成分,但实际上也是在炒国外的冷饭,需要靠这些东西来吸引眼球。”
牛杰说,“当下人们压力都很大,教育水平又没有跟上,审美体系没有搭建起来,喜欢一些‘污’的东西也不奇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污”文化的流行背后有经济利益存在。
一些人通过制造这些“污”的东西,夺人眼球,成为网络红人,然后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投机者的成本几乎为零,收益却很高。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一开始可能是普通的视觉污染,但慢慢地就会变成一种精神污染。
84.9%受访者觉得网络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污”文化,56.8%的受访者认为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需要加以管理,45.8%的受访者直言“污”文化会腐蚀青年人的道德观、价值观。
也有40.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释放情感、解放天性,39.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邱建新说,大众流行文化代表着大众的审美情趣,是市民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有多元化、平民化以及异质化的特点。
但同时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有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一些低俗、媚俗的东西是我们要摒弃的。
邱建新指出,在青少年中,“污”文化的影响尤为严重,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一开始是一种流行,慢慢就会演化成时尚。青少年可能会用“污”的形式来进行攀比,影响青少年的纯洁性。
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其中22.5%的受访者觉得一定会。13.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1.4%的受访者觉得不会。
邱建新认为,对于“污”文化,学校的教育、引导义不容辞,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管是性教育,还是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说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就不会“滑坡”。
所以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首先是要切断‘污’文化制造者的利益链条,让他们不能再用这种方式获利。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规范,用制度创新的形式来管理我们的文化市场”。
使青少年免遭网络污文化的影响,57.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文艺、娱乐作品分级制度。
53.0%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要关心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状况,47.8%的受访者建议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43.4%的受访者建议成年人要注意自身言行的影响。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
青岛胶南青少年励志学校(专业全寄宿封闭学校)
郑娟
-
学会倾听,快乐亲子沟通
智优小编
-
孩子叛逆怎么办,4招帮你解决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