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正文

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杜老师来源:原创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的主流格局,特别是城市家庭的主流格局逐渐趋同,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家庭的中心;父母对孩子寄予无限希望、子女的成功是家庭的辉煌,子女的失败是家庭的悲哀。期望孩子成才已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期望即家长希望孩子达到什么目标的一种心理,它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成就的盼望,它会通过家长的语言、表情、眼神、举动传送给孩子;让孩子在家长的期待下明确目标,增强信心,以自己较为持久的努力和进取达到家长的期望。

期望的作用是很大的。古希腊有个神话:有一个塞浦路斯的国王,总想雕一个心目中最美的美女,他全身心地认真雕刻着,幻想着这个美女能够成为真正的美女。他雕啊雕啊,期盼着,期盼着,后来他的行动感动了上帝,上帝就让那个雕像有了生命,国王欣喜若狂,给美女取了个名字叫“皮格马利翁”。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心理学对期望的左右是十分肯定的,但期望作用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期望值是否恰当适度。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的实际水平太低,有的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使得孩子失去自信、失去上进的勇气,产生厌学晴雪,甚至破罐破摔。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该以什么样的最为合适呢?

有的家长产生急躁情绪,导致教育方法错误,鼓励孩子追求名利,片面灌输成名成家的思想“咱家就你一个,一定要考大学,光宗耀祖”、“上大学,挣大钱,当大官”,“你不好好学就去扫马路,挖煤,当农民!”这种教育模糊了孩子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升官、发财,一旦达不到就会灰溜溜的,甚至真的误人歧途。

有的家长将分数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怎么这么笨,都是爹娘养的,你怎不如人家?”。

前几天老师面对一个家长的咨询,我对她讲:“你太自私了,你口口声声关心孩子,但你关心的只是你自己,关心的是你的脸皮!”她不解地问;“你不认为我是在关心孩子吗?”我说:“正好相反,因为你把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了!”

有的家长强迫孩子朝着自己的指向学习、学习、再学习,用功、用功、再用功,造成折磨父母与孩子的“家庭双重痛苦”。

有的家长教育失去理智,发展到极端,给家庭带来悲剧。(点击下面的2继续阅读文章内容)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