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公交车上两位妈妈的谈话令人深思!
上周在公交车上遇到两位妈妈,看看她们是怎么谈论自己孩子的。
-
一个初二男孩的奇怪的梦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一个初二的男孩)来咨询,我感觉他们母子关系有点紧张,就问孩子爱做什么梦。孩子和家长都莫名其妙。但是见我态度十分认真,孩子想了想,还是向我叙述了一个奇怪的梦。他说这个同样内容的梦他做了好几次,每次间隔半年左右。
-
家长的超前危机感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在接待家长咨询的时候,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我们叙述她的孩子如何如何问题大,真把她急死了,气死了,说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可是我们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有多大问题,有时侯我们甚至会觉得她没有必要来咨询。
-
什么是真正的语言教育?
有些家长,喜欢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效果微乎其微,不如让我们来看看教育语言什么样子。
-
问题青少年要求重新获得权力 父母应该怎么做?
当父母负起责任以后,孩子通常会强有力地要求重新获得刚刚失去的权力,他们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无论在频率还是强度方面增加最极端的、最具破坏性的行为(如自杀威胁、暴力、离家出走),目的在于挫败、胁迫或削弱父母而使事情回到原来的状况。
-
父母压制问题青少年的5张“A”
问题青少年似乎总是拥有战胜父母的神奇能力,他们所使用的是5张“A”:离家出走、逃学/学校表现差、对人无礼、自杀威胁或自杀行为、暴力威胁或暴力行为。这些“A”必须加以压制,就是说,对极端行为的惩罚必须严厉到他们宁愿放弃这样的极端行为而不愿接受惩罚。
-
问题青少年会一直保持好的变化还是故态复萌呢?
当咨询师预言故态复萌以后,青少年要么就保持行为上的变化要么便如预言的那样故态复萌。如果孩子不再故态复萌,那么咨询师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然而,如果孩子真的故态复萌,父母就必须再次承担起对问题的责任,并重新回到以前的一些步骤,这通常是作几个步骤的调整,而不是大的改变,更不是从头开始。
-
预言孩子行为问题故态复萌有什么作用?
当其他家庭问题出现或事情进展得过于顺利,故态复萌的危险就会增加,因为家庭结构和互动方式的新变化必然会导致正常的焦虑和紧张。即使家庭成员在理性上接受新的方式是比较好的,但在情感上依然会应用老的互动方式,不管老的方式看起来是多么地混乱无序,它至少是熟悉且可以预期的。
-
心理咨询师及时地回访对青少年行为问题反复的可能性同样重要
跟踪随访对整个治疗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跟踪随访的话,青少年及其家庭只能达到“初级改变”不能达到“次级改变”,就是说孩子和父母可能会解决现存的问题(“初级改变”),而不能改变“帮助”问题继续产生的结构或社会环境(“次级改变”)。
-
对孩子说话 多从教育角度出发
家长对孩子说的话,有自然语言和教育语言两种,应该尽量减少自然语言的比例,增加教育语言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