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恋物癖”——孩子情感孤独的“信号灯”
10岁的小西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那只玩具熊,不论走到哪里,这只旧玩具熊都是小西第一重要的东西,她一定要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然后才能安静地做其他的事,甚至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要将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和她在一起。否则,她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妈妈也曾试着让她离开玩具熊,可是小西没有了玩具熊便会哭闹,甚至晚上睡觉也无法入眠。 在学校里,小西也很难适应环境,她
-
如何帮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古怪
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小儿科,有一位母亲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看病,可是做遍了各种检查,也没有查出毛病。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整天没有精神,神情呆滞,也不多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你只要动动他的东西,比如帮他整理一下房间,他就会很生气。这孩子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呢? 很显然,这孩子是典型的 “儿童自闭症”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有不少不同程度的有这种自闭症。有
-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退缩行为
孩子生性胆怯,从小适应能力较差,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拘谨、畏俱,心理学家羞怯研究先驱津巴多研究表明:5个孩子当中有2个怕羞的,其羞怯的程度因年龄各异。研究还表明,50%的男孩和女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羞怯心理。因此父母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改变孩子的羞怯心理。
-
孩子过于拘谨胆小害处多
孩子特别爱钻牛角尖。他们小小年纪,做事总是过分拘谨和小心,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这种现象,在孩子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
“不愿长大”与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多发生于儿童。这类儿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不愿承担责任与义务,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任其发展便形成了孤独、退缩的性格和行为。儿童时期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能延续至青年时期,而且还会持久地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等问题。
-
干涉孩子的隐私:既违法又“违”孩子的心
导语:家长与孩子的交往中,擅自“入侵”孩子的隐私,是不好孩子共同的烦恼,侵犯孩子的隐私,不仅是违法的,而且会引发孩子对家长的 对立情绪。 小慧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她的信件和日记经常被父母拆看。一次,她在家里做功课,一个男同学打电话来,没想到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偷听。她刚放下电话,妈妈便怒气冲冲地过来,劈头盖脸地质问那个男孩是谁,是什么关系,并
-
家长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导语: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父母所说的话,即使是很好的建议,孩子也会拒绝接受,并且会彻底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门。 据智择优教育调查, 大多数的妈妈都偷偷看过自己孩子的书包,偷看自己孩子的日记。其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都强烈反对家长偷翻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 家长为什么这么“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归根结底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
-
“不要动我的东西” 侵犯孩子隐私
父母应该从正面教育孩子,想了解孩子,就留心他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并且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尊重孩子,这样他的心扉才能向父母打开,有什么秘密才会主动说出来。
-
拒绝孩子窝里横 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事情
窝里横是在外面被人欺负,回到家就要找回场子,家里家外,懦弱与蛮横,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
怎样让孩子改掉暴躁脾气?
有的孩子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别人争吵。别人说他、劝他,他也感到自己脾气不好,要改。可是,过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他们有时真让人受不了了。难道暴躁脾气生来就不能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