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叛逆行为其实是孩子情绪障碍的体现
人生的发展并非如我们所说的“有志者事竞成”。这里面有一个目标、潜能、动机、压力的互相作用过程。——味的加压只能使孩子们以各种方式放弃努力,逃避竞争。“心理社会身体障碍”即是其中一种症状。
-
孩子成绩低下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心理问题除了反映在行为上,还极有可能反应在病理上,而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
孩子叛逆也许是心理疾病呈现的表象
总有家长认为孩子叛逆就是不听话的表现,却没有思考过最深层次的原因。凡事皆有两面性,应辩证地看待问题。孩子的叛逆行为背后到底有什么问题?是什么让孩子离家出走、厌学逃学,甚至出现暴力倾向?
-
林肯和马维尔:敢闯敢拼 勇于尝试的性格
林肯(1809—1865)是美国第16任总统,当职期间答署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将奴隶制度废除。马克思曾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使他成为美国人的敬仰偶像的根源是什么?不是历史给他的机遇,不是上帝给他的指引、是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性格。
-
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会导致孩子学习不用功
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随意批评别人,在不知不觉中会使小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对老师也是一样。如果小孩子对学校或老师产生轻视,反而会使他忘了用功的重要性。
-
为什么家长心情不好不能拿孩子当出气筒?
也许很多家庭都会有这种情况:家长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种种难题,心情苦闷烦躁,无处发泄,于是就对孩子发脾气,造成孩子害怕、委屈,破坏了亲子关系发展。通常事后家长都感觉非常懊悔。其实,常拿孩子当“出气筒”,是父母们缺乏责任感和不理智的表现。
-
孩子挑吃又挑穿,怎么克服?
挑吃挑穿成为一些独生子女的普遍缺点,既影响孩子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常常为之苦恼。这个缺点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
-
平等的姿态才能让你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现实中,我们的家长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孩子不听话,就认为是孩子任性,只要孩子提出反对意见,就认为孩子叛逆。有的家长经常用这样的话训斥孩子:“我的话你怎么敢不听?”“你必须这样做!”“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有的家长甚至还拿起棍棒逼孩子就范。在这些家长的头脑里,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家长就是家长,孩子一定要服从。
-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凡是那些能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就餐,按时学习,按时活动的儿童,大多是身体健壮,学习成绩优良,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
教育孩子勿忘勤俭教育
在家中,有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参加家务劳动,日常生活料理多由父母代劳,或由保姆包办代替;在学校则读“公爷书”,作业拿钱请人代做,日后面对一些必不可免的考试则雇“枪手”代考;平日里游手好闲,懒惰成性,沉迷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