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心理专家孟老师把儿童害怕长大,宁愿一个人永远呆在父母身边,不必经受未来生活考验的现象谓之为“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多发生于儿童。这类儿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不愿承担责任与义务,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任其发展便形成了孤独、退缩的性格和行为。儿童时期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能延续至青年时期,而且还会持久地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等问题。
产生退缩行为的原因一般与儿童心理素质、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环境影响有关。有的孩子先天适应能力差,对环境的适应过程艰难而缓慢,或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和保护,导致孩子离不开亲人和家庭。父母不良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孩子退缩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会使孩子胆小、不合群、对任何事都缺乏热情,不敢承担责任和义务,行为发生退缩。
防治儿童退缩行为重点要放在教育和心理洽疗上。
一,家长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
第二,应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孩子甩掉处处依赖家长的“心理拐杖”。
第三,家长对孩子不要溺爱,以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惧不安,害怕与人接触,要帮助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第四,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注意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如果天天为生活疲于奔命,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俱感,从而害怕长大。
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学会适应外界环境,在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对效果不理想者,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应当指出,有些早期精神病患者也有退缩行为的表现,如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等,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