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学是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发生在儿童的小学阶段,是家长非常苦恼、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由于逃学,孩子流向社会,是低龄犯罪人数增加、影响社会治安的原因之一。据国内调查报告指出,逃学所致的流失生的犯罪率比在校生高15.6倍,从而说明逃学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儿童品行问题。
逃学有复杂的心理机制,它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以各种外在因素为契机。一般地讲,性格内向、自我中心倾向和自卑感强的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不良,受到老师或同学的非难和拒绝,就会发展为逃学以至离家出走。
逃学有几个阶段,开始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受到教师或集体排斥,在学校里产生了适应障碍,失去到校的积极性。这时,想旷课与必须到校的动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最后,逃学的动机终于取胜而拒绝到校。如果家长不知道或默许逃学,那么,逃学就成为持续性的行为了。如果父母不准孩子旷课,不准孩子逃学在家,有的孩子就会离家出走和产生其他行为问题。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