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学习很不认真,总是有侥幸心理,以为考试之前临时突击就可以弥补平时学习的不足了,屡试屡败却又屡教不改。我们很担心这样会使孩子延误基本功的训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该怎么办?
智择优育儿专家孟老师解答:
侥幸心理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冒险投机心理。侥幸心理表现为一方面惧怕失败,另一方面又自我安慰。孩子对考试存侥幸心理主要有三种表现和特点:
1、平时不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寄希望于考前的突击,临时袍佛脚。如果孩子通过突击复习考出了好的成绩,就会更加放松平时的学习。
2、考前押题、猜题,只复习自已认为要考的内容。考试时如果考到了自已猜到的题目,孩子就会对猜题这种快捷的应试方式乐此不疲。
3、考试作弊。觉得自已手段巧妙,老师就会难以觉察;或者认为自己有作弊成功的经历,这次可以故伎重演;再就是看到别人作弊成功,自己也想尝试。
这些行为都易便孩子有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只是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忽略了考试真正的作用。考试作弊更是一种不诚实、有辱自身人格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考试时的侥幸心理呢?
1、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孩子认清考试的作用。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水平的检测。孩子如果对考试存在侥幸心理,考前突击,猜题押题,就会使考试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孩子就不能在考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得到任何帮助。
2、帮助孩子注重平时积累,考试时厚积薄发。
首先,’家长和老师自已也要端正考试观念,不要过分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促使孩子过于看重考试结果,从而利用走捷径甚至考试作弊的方式来取得高分。其次,家长和老师平时就应该多督促孩子学习,而不是等到要考试的时候才着急。
3、不妨让孩子先尝点苦头,然后再进行教育。
侥幸心理是随着成功经验的增加而增强的。当孩子因为突击而失效或者猜错题时,就会对自已的行为进行反省,这时候家长再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往往事半功倍。
4、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彻底杜绝作弊行为。
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纵容和帮助孩子作弊。这样孩子会有恃无恐,不利于孩子学习与道德水平的提高。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