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点到即止就好,也许在你心里可有可无的一句话,就成了策反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
“帮妈妈去泡杯茶吧,反正你现在也没事,看那么多电视做什么!”
“给妈妈去买瓶酱油,就在小区门口,不过几步路,你也需要锻炼下。”
“这次考试居然前进了这么多名次,不要骄傲,我看过你们的试卷了,题目都很简单。”
这些话你有没有经常对你孩子说过?
很日常的对话,我们每天都在说,可是你却没有发现,看似无伤大雅的对话背后隐藏着深深的陷阱:你一直在用言语刺激你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同事请你帮忙打一份文件,“能帮我打一份文件吗,反正你现在没事”;你给你爱人打电话,他说,“我现在在外面办事,难道还要事事向你汇报吗”。听到这些话,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二
曾经我说过,不会说话的爸妈太没爱了,他们爱翻旧账,他们爱揭人伤疤,他们唠叨起来没完没了,可是还有一种说话方式,不分大人小孩,只要是人都不会喜欢,那就说不会及时收声,喜欢补刀。
网络上疯传的各种段子,神补刀更让人觉得补刀是件技术活,如果你频频被补刀你会乐意吗?
很多话适可而止就好了,不需要你补上那多余的话:你想孩子帮你泡泡杯茶,直说就好,干嘛还要带上一句指责他看电视?孩子考试进步了值得鼓励,你为什么非要指出这次考题目偏易?
你要孩子做事,只要能做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拒绝,可是你还一定要补上一顿说教,让孩子心里不痛快,自己也落得个不痛快。
也许你只是无意的说教,可是到了孩子的耳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被放大、被误解,就算你是好意也会变成孩子的糟心事。
三
就我自身的成长经历而言,很多时候和妈妈起争执都是因为她类似多余的一句话,让我心里火冒三丈,本来想按她的意思来,最后都变成拧着干,所以她常对别人说我性子倔。
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了做给孩子看,更多的是说给孩子听,说得好,孩子容易教,但是说得不好,我只能说,你可能永远觉得孩子在和你闹别扭。
说话要有分寸,不只是对外人,对孩子更是如此。那些多余还伤人的话还是烂在肚子里吧,总比让它拦在孩子成长路上要好。
不妨从今天起,练习一下,“孩子,帮妈妈泡杯茶吧,广告结束我会叫你的。”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