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常有家长议论,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宽松好
我觉得,严厉和宽松都不好。严厉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受挫,认为自己毫无能力。
造成孩子消极、被动、依赖的心理;或者导致孩子倔强、反抗,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
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顺从,则会产生另一类问题。这样的孩子逐渐会认识到父母在教育上的软弱,他们不但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还会认为自己具有无上的权威,有能力“控制”或要挟父母。
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家庭中为父母制造麻烦,将来在社会上很可能是要么到处碰壁,要么完全顺从。
所以教育孩子讲究中庸之道 ,让孩子觉得安全,同时又能让孩子展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
这个中间点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经常温和却坚定有力地给孩子合理的限制。
2、设限要合理,,教育要有“度”
许多家长不给自己的孩子设定界限,孩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看似疼爱孩子,实际上,这是家长在用爱的名义让孩子窒息。
溺爱是家长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行为之一。当孩子的愿望实现得太容易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是应该的,慢慢地,他们会觉得任何索取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会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会给孩子设立界线,让孩子自己品尝自己行为的后果。当然,这种限制必须是合理的、真实的,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很多家长常常高估孩子的能力,认为父母一说,孩子就会记住家长的训戒,会体谅父母的用心等等。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按自己说的去做,但往往不能如愿,这使得家长很生气,不合理的限制也就随之而来。
设立限制不应是情绪冲动的产物,它应当是一个充分运用家长智慧、经验和爱心的结果。
3、家长如何设限
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要求时,要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孩子可能的行动,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要求和限制,避免危险性过强的因素,然后让孩子“自食其果”。
例如,为孩子设定回家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孩子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信。
暑假期间,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比较多,一些孩子晚上出去玩,父母希望他能准时回家,孩子出去之前就应讲清楚几点回来。
如果有事不能及时回来,要打电话回来说清楚;如果不打电话却回家晚了,就要承担后果:就是之后几天晚上都不能出去玩。
在这里,所有的条件都给孩子讲清楚了,如果孩子仍然比规定的时间回来得晚,家长切莫生气,只需友好而又坚定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很遗憾你这么做,不过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这个星期剩下几天都不能在晚上出去了。”
这时孩子可能还会感到困惑,他可能会反驳到:“妈妈,我不明白,怎么是我的决定?”
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我们已经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但必须按时回家。你明明答应了,却违反了你作出的承诺,那你就决定了这个星期都待在家里。”
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明确合理并且得到严格执行的限制或规定会成为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良好机会。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