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隐形爸爸”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甩手掌柜”的数量不小。
除了很难充分理解妻子在家庭中的付出,比起妈妈,爸爸陪伴子女的时间也相对较少。
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由妻子主力照顾或者夫妻共同照顾是主要现象。
《2017年中国亲子家庭白皮书》中,对父母陪伴孩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超过一半(55.8%)的家庭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于爸爸。中国家庭中爸爸的缺席,让不少孩子将爸爸看成是“熟悉的陌生人”。
父亲并不是育儿的局外人,他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再好的母亲也不能替代。父亲与母亲的不同之处在于,母亲的体贴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而父亲更能够引导孩子发现外在的世界。父亲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孩子一到青春期,母亲的教育就明显变得无力了。
父亲带孩子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好处呢?孟老师通过非常简单的几个方面的影响告诉大家:
父亲带孩子有三个显著特点:“懒”、“粗”和“狠”。
一、他们的“懒”恰恰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孩子不必要的依赖。原本会穿衣服的孩子之所以“懒”得自己动手,就是因为妈妈太勤快了,手太长了。
二、他们的“粗”在于不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不会在一时间观察到孩子的需求,然后立刻去满足孩子。但这恰恰给了孩子自己调整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孩子主动适应、锻炼自我、尝试错误与自主更正的机会。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心慈手软,他们看到孩子有越轨行为,不他们会用很刚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从规则、懂得规矩。
三、“狠”正是父亲教育的好处。从教育方式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而母亲则喜欢越俎代庖。父母若能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别,在教育上相互协调、取长补短,相信孩子在和谐、刚柔并济的家庭教育中会变得更聪明、能干。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