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对孩子的教育总是苦口婆心,说的道理简直不能再正确了,但孩子的表现还是无动于衷,依然还是不去听你的。
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继续讲道理碎碎念,还是直接来硬的逼迫就范?许多家长都是选择后者。
其实,家长们在于孩子沟通的时候都忽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问你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正确的道理?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其实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你把对方置于什么样的位置!
“你应该把手里的东西放在这边”,结果孩子不仅不去听父母的,反而“啊-------”一声爆发了强烈的情绪,把手里的东西扔下,不肯跟你合作。
这时,父母你去仔细的分辨孩子的情绪会发现他不是“对抗”,孩子更多的情绪而是委屈,孩子会大声说:“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或者“我是没来及......”。大人们往往不理解孩子的委屈,而是说:“我不就是提醒你吗?”“脾气这么大跟谁学的。”结果孩子反而哭闹的更加厉害。
此时,驱动孩子的内在情绪是什么?
其实,此刻孩子心理的语言是:“我本来就能做好的,不用你说我也能做好。”他的内在情绪是:“你说这些提醒的话,就好像我自己做的不好死的,你不相信我。而他之所以不合作,是因为他的潜意识觉得,如果听话了,就是承认自己做不好。”
老师帮你来分析一下孩子的内心里是怎样想的: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因素。“如果是自己本来就想做的,那么就是对自我的自豪感”,“如果是自己没想到的,而是父母提醒的,那则是对自我的羞愧感”。大多时候作为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是把孩子的置于好角色上,还是坏角色上。(点击下面2继续浏览内容)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