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发展往往取决于才能。孩子能较快掌握的那种学习材料,往往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往往能给他带来快乐。
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小学低年级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五年级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了,好不容易熬到升初中。
由于成绩差,小明没有考上重点初中。望子成龙的父母托人出高价将他送入市里一所重点初中。
可是,小明却不理会父母的一番苦心,学习劲头提不起来,书读得很吃力。
爸爸发现,小明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小明经常是懒洋洋的,不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年。帷一能令他兴奋的是玩网络游戏。
无论爸爸多么苦口婆心、威遇利诱,小明都激不起学习的兴趣。
为此,小明的爸爸伤透了脑筋。
所谓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由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在情结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但是,在才能和爱好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依存性。有的孩子也许正是对收效最少的知识领域发生兴趣。这样的孩子往往具备探究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孩子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兴趣的性质影响着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今后学习方向和职业上的选择。
孩子的学习兴趣越广泛,他对学校课程的学习就会越好,他的眼界就越开阔,对某些学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和透彻。
孩子的各种课外、校外的兴趣活动也会促进孩子课内的活动。比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就可能对语文课感兴趣;喜欢植物,就可能对生物课感兴趣;喜欢机器就可能对物理课感兴趣等等。
孩子能否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兴趣是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为了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首先给孩子朗读作品并且给孩子介绍适合他们的读物。
为了激发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就要向孩子介绍各种有趣的现象,比如摩擦生电,鞋底为什么不是光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下落?引发孩子思考的兴趣。
小明的父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首先,他忽视对孩子各方面的观察和关注,忽视了孩子个性发展方面的缺陷。
从例子中我们知道,小明在小学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正因为如此,父母被学习成绩蒙蔽了,没有及时培养孩子的学科兴趣和课外兴趣。
小明在低年级的好成绩可以认为是来自外在的刺激(家长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和外在的动机。但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这种外在刺激和外在学习动机渐渐失去它本身的魅力。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孩子执著于学习的内在动机。兴趣的培养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家长和孩子都需努力。
因此,父母们要记住,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而家长应成为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的引路人。
小明爸爸应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引导和帮助:
1、帮助孩子发展和形成能丰富其个性的有益爱好,如音乐、体育、阅读、绘画、探究、发现等。
2、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避免兴趣的局限性。孩子兴趣的单一会使他的知识贫乏并削弱其总体发展,但这并不排除孩子应该有主导的中心兴趣。
3、强化那些偶然产生的有益兴趣,并引导它得到健康发展。
4、减弱、消除那些有碍孩子完成现阶段学校功课的兴趣和爱好。如网络游戏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应该制止这种兴趣的爱展。
此外,家长还要告诫孩子恰当处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勿因兴趣荒废功课。
教子心经
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引路人,父母是培养孩子求知兴趣的引路人。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