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培养的根本宗旨在于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而不是成人化舞蹈的专门训练。对孩子舞蹈艺术的基础培养要从儿童本能动作入手,放开动作,发展动作,引导动作是其指导原则。
在对孩子进行舞蹈特长培养时,要尊重孩子动作的愿望和能力,让孩子自由愉快地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引导孩子用动作舞蹈去发现,去表现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让人类天性具有的动作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动作舞蹈艺术培养中提高孩子的美感与创造美感的能力。
让孩子踩着节奏快乐
孩子舞蹈特长培养的起点和关键是让孩子学习踩节奏,‘“踩”点而舞。节奏训练可以在音乐伴奏、口令、儿歌下进行,舞蹈前可以先练习拍击乐曲的节奏。只有掌握了节奏的孩子,才能轻松自然,有表情地舞蹈。
另外,父母可能会思考是否应该送孩子去舞蹈班学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应予以考虑:
①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征
如果孩子天性好静,对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着迷,则不宜压抑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但如果孩子未表现出爱好趋向,而舞蹈特长又利于改变他(她)羞怯胆小的性格,又有一个较好的舞蹈老师,则可以送孩子去学习。
②舞蹈老师的辅导水平
所谓好老师,不一定要是舞蹈家,但却一定要是个幼儿教育方面的行家;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动作表演技巧,但却一定要懂得音乐对启发幼儿舞蹈的魅力;不一定要熟练众多曲目的表演,却一定要懂得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力,懂得什么样的音乐伴奏适合幼儿舞蹈。
做好舞蹈动作设计
家长指导孩子训练舞蹈,应做好舞蹈动作的设计。
舞蹈动作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脚的动作设计
在舞蹈运动中,脚就像一个尽职的记时员。可以通过脚的走、跑、行进、跳跃等动作记录和把握节奏,它像以地面为键盘一样,出色地完成乐曲演奏。因此,脚的动作在舞蹈表演中至关重要。
可以利用孩子好动的特点,选择不同节奏的乐曲,设法鼓励他随乐曲速度的变化而运用各种走步和跑步,并试着用足跟、足尖、足内侧、足外侧踏步或慢移动,体会不同的感觉。
为增加动作的变化,可由基本的走步和跑步过渡到跳步、跑跳步、滑步、跑马步等,并且将脚的动作与腿的动作结合,如前踢腿、侧踢腿、后抬腿时运用自然和谐的脚的姿势。
这些练习都可以在简单的音乐伴奏下重复进行,孩子很喜欢这种游戏,可以玩很长时间不厌倦。
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用脚踏所有的节奏,简单明快的节奏用脚表现即可,踏更复杂、更准确的节奏应在学龄期进行,并且宜用其他方法来表现。
②手的动作设计
手的动作更精细复杂,它能增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
最基本的手的动作是摇摆双手、拍手、舒展和合拢手掌,摩擦双手、手指的不同屈伸等。可以教孩子玩“你拍一,我拍一”的传统游戏,它简单易学,又富有趣味,多年来一直为儿童所喜欢。
还可以利用手指的不同造型玩“影子游戏”,这也可以发展手的精细动作。另一种方法是,将十指分别取名或编号,如“大拇哥”,“食老二”,“中老三”,“无名老四”,“H点点小哥”等,由家长叫一个名,要求孩子立刻有节奏地伸出相应手指。由此引申,还可以进行手指节奏游戏。
利用手和手臂的结合,更是可以作出许多动作。手臂就像树枝,像鸟翼,使动作保持平衡。手臂呈直线弧线与手的姿势相结合,能作出许多优美的造型。听一段轻柔的《月光曲》,家长与孩子对面盘坐,引导他用手的动作表现如水的月光,悄逝的流水,拂面的轻风……让孩子体会到手的动作的抒情性和精巧性。
③模仿性动作
模仿性动作是幼儿舞蹈中用得较多的一类动作。运用孩子爱模仿的天性,抓住被模仿对象的鲜明特征,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出来,便是幼儿舞蹈中的模仿。
从最常见最简单的小鸟、小兔跳到较复杂的小鸭走、小马跑、大象走等,都是易于被孩子接受,乐于被其学习的基本动作。
另外,还有模仿其他人物的典型动作,如军人训练时的踏步,农民的锄地、挑担子,清洁工人扫地,司机开车、抡捶等;以及模仿某些情节,如小雨沙沙下,小河哗啦啦流等。这些模仿性动作形象生动,可以重复练习。孩子在做这些动作时,仿佛被模仿对象再现于眼前,多次重复而兴趣盎然。练习本身对他们就是很好的游戏,因此,在音乐或无音乐伴奏下,都可以教孩子学习此类动作。以后鼓励他自己观察模仿,随着音乐表达自然地做出类似动作,在稚拙可爱的模仿动作中可以表现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
父母家长不可功利目的过重,按照规范化机械化的方式去训练可能使得孩子丧失对舞蹈艺术的趣味与信心,而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样对于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才有效。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