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兴趣培养 > 正文

克服思维惰性 拓展思维能力

彭梓祺来源:原创

思维是复杂的脑力活动,自然比较艰苦,但我们应当养成喜欢思考的良好习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贴着一条雷诺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在这一句后面,爱迪生加上自己的一句话:“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把思考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有了这种热爱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思维训练就能不断取得成果。

拓展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培养“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倡存疑,他认为有疑问的学习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存疑的精神,反对那种没有疑问的学习,他还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实例。一个同学说:“鸡蛋能变小鸡。”老师点了点头,又问:“为什么呢?”第二个同学答完“不知道”后便坐下了。第三个被突然点了名的学生动了一下脑筋后回答说:“因为它是生的。”

显然,一个同学是对课本的复述,第二个同学是不动脑筋的缄默,第三个同学虽用词不当,但却用自己的思维触及了“生鸡蛋具有生命力”这个相对真理。

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还要培养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习惯。例如,在作为锻炼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数学课上,不应只是要求自己做的题答案正确,而且要让自己在掌握算理、算法、编题、解题、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叙述自己思维的过程中,使自己思维的每一步都有条理、有根据,符合逻辑法则。

同学们还应培养自己一问多思的习惯。一问多思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自己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不满足对问题已有的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多思做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二是要求自己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问题的思考不能浅尝辄止,不要满足于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维结果,而要持之以恒地反复思考,使认识日益深入,直到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为止。

一位数学家说过一段颇发人深省的话:“拿数学来说,它的推理十分严谨,但是往往掩盖其原始思想。如果仅仅是看懂了推理的过程,还不等于掌握其精神实质。过去我们在学习时,对于数学上的重要概念或定理,在将其含义和推理搞清楚后,还要仔细推敲:前人是如何发现和建立它的?有什么背景?如果我们处于他当时的境地,将要怎样做?定理的证明思想是什么?定理的条件是否都必不可少?结论能否再加强?是否可以举出反例?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深入思考,认识和理解就会不断加深,对这内容就真正掌握了。”

确实,经过这样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真正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从而训练思维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的知识无疑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思维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同学们要运用比较思维,就必须对所比的两样事物有通盘的了解,并且找出类比事物的类比点;同学们要运用系统化思维,就必须有扎实理解和熟练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知识是想象的“翅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也只有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以后才有这个可能。

因此,为了培养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扩大视野,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使思维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平时各门学科的学习和训练是锻炼思维的基本途径。此外,可以通过体育锻炼间接地进行思维训练;利用一些游戏活动,提高思维的能力;抓紧阅读、写作、说话、观察、收听广播、观看影视等各种机会,做思维能力的自我锻炼。

延伸阅读:

跳出思维常规 让孩子的头脑更灵活

学习小测试: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呢?

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