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而现在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学那,却丝毫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愿意。说到底,是想让孩子替自己完成儿时的理想。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
有的父母拼命让孩子上音乐班学钢琴、学小提琴,是因为自己原来想当音乐家而未实现;有的父母让孩 子上业余体操学校上乒乓球或者足球训练班是因为自己原来想当运动员而未实现;有的父母让孩子上画家培训班、书法训练班等也是因为自己原来没有实现的艺术家之梦。家长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孩子身上予以实现。
对于父母为孩子安排的这些课外额外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本身就喜爱的话,他可能将这种额外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这样当然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把这些学习内容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们本身的学习任务也很沉重,况且他们根本就对父母要求他们所学的东西没有一点兴趣!
可以肯定地说,凡是孩子本身不感兴趣的而且父母强迫学习的东西,其结果就不可能是理想的。孩子不仅不会成为父母理想中的“家”,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孩子对学校功课的学习,从而造成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而且孩子在长期压抑的心情下,其生长发育及精神健康都将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
因此,父母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1.保证孩子学校功课的学习和进步
这是家教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最为关注的任务,如果孩子连学校的课程都学不好,他还哪有什么余力去学习业余的东西呢?
2.根据孩子自己的业余爱好为他选择学习的科目和类别
孩子喜爱体育就不要强迫他去学音乐;孩子喜爱奥林匹克数学就不要强迫他去学书法、绘画,等等。
3.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
这里指的是孩子在学校课程以外的学习内容。如孩子喜欢踢球,父母不妨给他买足球,同时,在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不断为他打气,给予鼓励,孩子的球队参加业余比赛父母要尽量到场观看,为孩子加油等。
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我追求的自由,是促使孩子释放潜能、主动求知的重中之重。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