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却被寻人的亲友团误以为“人贩子”,不容辩白,惨遭群殴。面对这样的经历,在温州打工的小伙小张说:“以后遇上这事,我会报警,再不会自己带孩子找路了。”
贵州人小张22岁,来温州打工两年,在龙湾区楠溪江路一家汽修店当修理工。5月10日下午4点多钟,小张独自一人看店。突然听到一阵小孩的哭声,跑出店门一看,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站住马路中间大声哭泣。马路上车来车往很危险,小张赶忙把小男孩拉到路边。“你叫什么名字?是不是迷路了?”小张问小男孩,可是孩子只顾着哭,没有回答,这可把小张急坏了。看孩子的外貌举止,应该是附近工地或者工厂工人家的孩子,他觉得孩子应该没离家太远。
于是,小张提议送男孩回家,孩子一听立即点了点头,还拉着小张的手引路。半路上一群大叔大妈呼喊着冲了过来,两名成年男子怒气冲冲地指着小张大骂“人贩子”,其中一人迅速勾住小张的脖子,上来就是一巴掌。“叫你拐卖孩子!”男子说完,又打了一巴掌,还踢了小张左腿几脚。
也难怪小男孩的家长着急,当今社会人贩子何其猖獗,除了拐骗,当街抢孩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孩子意识到危险,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小孩子通常并不知道什么是危险行为,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危险,仅仅是尝试,加深对危险的印象。比如暖瓶很危险,小孩子不知道多危险,家长可以拿着暖瓶赛,让热气轻轻虚到孩子,知道热了,孩子就知道危险了。
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多督促孩子远离危险的地方,比如车来车往的马路、水塘边等等。
家长可以给孩子多讲讲有关安全的故事,加深孩子对安全意识的理解,比如睡前小故事。
当孩子面对危险依然毫无知觉,如在家长的提醒之下还要碰刀、剪等物品时,家长除了口头批评孩子,还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哪怕家长已经让孩子养成了很好的安全意识,也不能粗心大意。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万万忽视不得。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