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热点 > 正文

9岁女生没写作文竟遭老师暴打伤痕累累

黄松来源:原创

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的女儿今年9岁,前天下午放学回家,家人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了伤情。孩子表示,上一节语文课时因作文题不会,语文老师用塑料空心管打了她,并且连续打了多下,还威胁孩子不能告诉家长。网帖发出后,立刻引发各界关注,网友们对教师的殴打行为纷纷进行谴责。

学校教育/

昨天,邳州教育局公开回应称,经过教育部门的调查,网帖反映基本属实。5月22日下午3时,邳州李口小学三年级一学生因作文未写,被老师张某某批评,情绪激动之下,张某某用塑料空心管打击女生背部,致孩子背部皮肤出现部分红肿。

关于老师体罚学生,一直是呈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太调皮,光靠思想教育作用有限,必要的时候用点极端手段也无所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好老师有4个标准:

1.尊重学生。

2.尊重同事。

3.对他人无私。

4.热爱老师事业。

老师体罚学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老师体罚学生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危害性极大。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