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校频道 > 学校新闻 > 正文

云南好孩子戒网瘾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阳老师来源:原创

安宁好孩子戒网瘾学校浅谈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21世纪就是电脑网络时代。网络是推动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它的出现减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信息间的传递。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人数不断上升,而正值十几岁的青少年群体则成为“网瘾重灾区”。势头令人担忧,青少年网瘾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据我国团中央调查,全国网瘾等问题青少年超过2000万。 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一份针对北京市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湎网络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武汉市6名平均年龄为15、16岁的辍学学生因为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浙江省绍兴县一名连续三个通宵上网的少年,因父亲不准他再去网吧,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南昌市某17岁高三学生玩网络游戏猝死,引起了社会的震惊。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的一场大火,烧死了24条生命,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夜仍在玩网络游戏的学生。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主观原因。

(1)补偿心理。也可以说是幼儿时虚幻角色的扮演。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间接地实现自己的欲望和成就感。这时候,网络成为一种体验成功的替代物。

(2)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动期,价值观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律性较差,因而他们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信息吸引。

(3)是消极的自我防御和保护,是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退缩。当青少年遇到人际交流困难的时候,会选择逃避到网上。在网上的虚拟环境中几乎不会遇到挫折,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控制局面,运筹帷幄,调动军马,所向披靡。当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时,还可以下线或关机。

安宁好孩子戒网瘾学校中,心理老师在与孩子沟通了解后,大部分孩子沉迷网络产生网瘾,更多都是为了逃避现实的不如意和挫折。希望通过网络来逃离现实、麻痹自己。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