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的重大危害早被历代医家所证实。由于过分激动、恐惧而暴病的事例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除了身体无疾患外,还应“天天有份好心情”。尤其是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们,面临着强大的学业压力和来自父母老师的期盼,如何才能时刻保持身心愉悦呢?
关键在于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善于及时驾驭个人情感,这就应该做到:
一,变更不利环境。
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幸难免,当心情受压抑时,可到室外走走,让开阔的视野排除心头的郁闷;当感到心情烦躁时,可听一段相声,看几幅有趣的漫画;当产生恐惧时,可去逛一逛热闹的商场,看一看精彩的球赛。事实表明,改变不利环境,解脱不良情绪,可避免因不利环境使人产生的心理变化导致个人情绪的恶化。
第二,学会自我宽慰。
以一种未必能够成立或实现的假设来安慰自己,从而求得心理平衡。平日碰到困难与不如意的事时,应想到人生不可能一直乘顺风船,世上没有绝对平坦的大道,心胸也就豁然开朗,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适度地宣泄。
回避抑或自慰,都还只是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心理上的逐步平衡,虽治标却未能治“本”。因此,适度地宣泄便显得颇为必要。当然,这种宣泄必须是良性的,以不危害社会、不损害他人为原则。譬如,当感到压抑时,可去操场踢踢足球;当觉得被别人误解而又没有机会及时解释时,可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写在日记本上,从倾诉中寻找慰藉;当遇事不顺心时,可找知心朋友聊一聊,必要时也可发一发火,甚至可在某些适当的场合对完全陌生的过路人诉说一番,以从他人的理解中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与平衡,精神上也会舒畅些。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