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中考高考 > 正文

考试过程中常见的思维问题与解决办法

彭梓祺来源:原创

刚才我们从思维的一般原理出发,讲了思维的概念、特征和影响思维的有关因素.现在我们从应试的角度谈谈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1.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解答疑难问题,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熟练的操作技能,而在于提出正确的假设和选择一个较好的解题方案。较好方案的提出是以多种方案的存在为基础的,而多种方案的获得,依赖的不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大胆无忌的猜测。因为猜测即使不是真有道理,起码也是一种思路,而成为发现和发明创造的先导。就自然科学而言,如果人类没有腾云驾雾的幻想,就不可能有飞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宇宙飞船了;就社会科学而言,如果没有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幻想,恐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还要推迟好多年。因此,列宁曾说:“不仅诗人、艺术家需要幻想,在科学、技术里也应该有幻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应该有。没有幻想连十月革命也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猜测毕竟只是一种思路。任何猜测在没有得到实践检验之前,都不能作为立论的根据。就此而言,除了大胆猜测之外,还应有个小心求证的过程,这才能证明猜测而来的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大胆猜测和小心求证是考生解题思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为此,考生在解答试题的思维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所谓直觉,是指不经过一步步的思考而突如其来的启示、顿悟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步骤,也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而突然产生的某种新念头或作出新判断的思维。通常,猜想、预感、假设、灵感等都可看作直觉。正如我们曾指出的,直觉思维虽然只是一种猜想,不但一时难以证明,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它往往会作为一种先导,推动人们去寻求正确的答案。缺乏直觉思维,就会使思维变得单调呆板,反之,则是创造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因此,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但不应拒绝那突如其来,甚至毫无根据的“一闪念”,而且要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利用中介联想、原型启发和逆行思维方法等来为“一闪念”的出现提供机会,尤其是在解答难题时应及时记下一切“一闪念”。

但是,过分依赖直觉思维,容易造成盲目性和非理智行为。因此,在重视直觉思维的同时,决不应忘记分析思维,即对任何突如其来的思想火花不是盲目遵从,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用演绎法或归纳法对它进行思维判断,以决定它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置自己的思维活动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可见,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是互相补充、相互联系的。

第二,注意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多种方向去寻求方法或途径,还是遵循单一的模式,进行归一式地获得答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不少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发散思维具有“一题多解”的特点,因而与创新和创造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显然,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提出更多的解题方案。有人曾以“1=?”的问题在中学里进行实验。有一个高中学生的解法竟有十几种之多,并且概括出“1=n+1-n及两个连续数之差的绝对值”两条规律,从而表现了他的独特见解,这足以说明,通过发散思维不但可以发现多种解题方案,而且可以概括出一般规律,找到一个最佳方案。人的创造力固然依赖发散思维,但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提出正确的假设虽然需要发散思维,以求尽可能多地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法,然而,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这便是辐合思维了。

2.比较分析,善于类化

试题类化又称试题归类,是指考生把需要解答的试题经过分解,分别归入同类事物的知识体系之中,以便准确地理解当前的试题,其目的是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解决当前试题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回忆与试题相对应的概念、原理、法则、公式以及与试题相类似的例题、习题、文章等,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试题类化是解答习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经验表明:考生在试题类化时常常发生困难,甚至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善于从试题中找出与已学知识的相同之处,表现为不能将所学知识具体化。

为了克服试题类化的困难,考生不但应当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排除无关或次要因素的干扰,从具体试题中找到基本特征,然后依据一般原理或公式解答试题,而且要注意应用一般原理或公式的各种变式,通过对所作过试题、习题等的回忆来寻求解题的启示。

3.结果外化,防止偏差

思维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内部语言由于缺乏交流的动机,因而不象外部语言那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由于思维负责表象的指挥和控制,而表象具有概括性,因而内部语言通常是以简约和跳跃的形式出现的。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一方面使思维有可能快速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思维变得不连贯、不符合逻辑或模糊不清。

预防这种思维偏差的有效方法是坚决纠正苦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解答试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将思维结果外化,即把每一步思维的中间结果用最概括、最简要的语言或符号在草稿纸上“重现”出来,做到手脑并用,并经过一个加工整理的过程,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谨、前后连贯,使后来的思维活动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再使自己的思维向条理化、卷面化的方向发展。避免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结果。

其实手脑并用的价值远不止此,只是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但会因为活动单调造成大脑的疲劳,而且难以聚精会神。况且思维结果需要不断重复识记才能巩固,这就难免会造成分心,使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去思考影响解题的重大问题。而手脑并用,哪怕是在草稿纸上随便“涂鸦”也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建立广泛的联系得到新启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伴随着一些“自动化”的辅助动作,如用脚打着节拍,用手轻敲桌子等,这不是分心现象,而是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的表现。由于其它辅助动作在考场上是不允许的,所以在草稿纸上整理思路就成了唯一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辅助思维方式。

延伸阅读:

学一学逆向思维方法

打破常规 让你的思维飞起来

影响考生考场思维效果的主要因素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