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中考高考 > 正文

孩子考试过度紧张焦虑有哪些危害 家长知道吗?

彭梓祺来源:原创

过度考试焦虑是阻抑考生认知活动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考试时,考生的情绪应当是积极的鼓励和对成就的快乐的期待,而不应是惶恐不安和焦虑,只有在应试焦虑得到良好缓解后,才能够静下心来取得好成绩。过度焦虑不止让孩子考不好,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您的孩子对考试感到过分紧张,就一定得注意。

心理素质

过度应试焦虑时考试认知过程的危害

1.诱发斗志丧失

对于高焦虑的考生来说,如果一开始就不能在答卷中取得顺利的进展,那么,这时引起的慌乱,就会增强对各种新的情境预先做出过分担忧的反应。这种慌乱的累积,可能会使考生完全丧失适应新情境的能力,以至造成反应的阻滞,转而激起“保全面子”的企图,做出种种不管是否合适的反应,而对答题这种需要随机应变的技能的复杂活动来说,具有极大的威胁力量,足以造成斗志被瓦解、甚至完全丧失的不良后果。

2.分散阻断注意

在正常情绪状态下,考生在考场上的注意对象是试题。由于任何一场考试都有时问限制,因此要求应试者的精力要高度集中,否则便无法按时完成答题任务。然而,过度应试焦虑者却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忧和多余的动作上。他们对考场上的偶然性刺激特别敏感,东张西望,害怕监考人员的目光接触和来回走动;加之伴随而发生身体紧张反应,使得注意过程几乎趋于阻断状态,这样势必扰乱应试的过程。

3.干扰回忆过程

中高考对回忆的迅速性和准确性有较高要求,成功的应试者往往具有良好的回忆能力。他们能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有关线索,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从大脑中及时提取相应的信息。但过度应试焦虑者却往往不能集中思路,搞得头脑昏昏,大脑信息库的有序存储出现混乱,该捡出的信息捡不出来,不该提取的却取出来了,于是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等现象,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4.瓦解思维活动

良好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迅捷性和批判性等,是取得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焦虑情绪的困扰,使过度应试焦虑者的思维活动陷于呆滞和凝固状态,他们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创造性想象、发散式思维更无从谈起。过度考试焦虑对思维过程的瓦解作用,同焦虑对注意和记忆的干扰也有很大关系:当个体的注意和记忆过程受到阻碍时,其思维过程必然受到相应的破坏。

过度应试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每个人参加考试都在身体上有所反应。由于应试情境刺激了神经系统,从而使肌肉和脸体发生许多微小的、有时甚至是无法察觉的反应。这种反应程度不同,但没有一个人例外。

从焦虑的产生来看,焦虑这种情绪是身心过程的一种混合物,威胁性的情境加上相应的肌肉和腺体反应,心理和生理过程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焦虑。

过度应试焦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过度应试焦虑的长期持续,可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等。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是:容易疲劳,易激动,注意集中困难,经常失眠,身体存在多种不适感等。

2.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过度应试焦虑会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持续下去,结合其它生理条件,便可能造成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

3.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之下,机体内胃肠蠕动明显减慢,胃液分泌显著减少,胃肠功能遭受严重破坏。有的考生在应考期间发生腹泻和便秘现象,就是这种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长期下去,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胃肠疾病。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实验表明,过度焦虑不安的情绪,能够通过大脑皮层和大脑边缘系统作用于丘脑,干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体内的免疫机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哮喘病的发生。

5.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研究证实,人在焦虑紧张时,甲状腺分泌增加,持续过久,可能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

综上所述,过度、长期的考试焦虑,是多种身心疾病的诱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对此,应引起广大考生、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延伸阅读:

孩子考试焦虑症 焦虑心理源自何处

5种孩子自我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

应试焦虑的三个程度 快来看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吧!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