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我奉劝大家:要想成功,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脱离了勤奋谈什么学习方法,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把勤奋摆在学习方法之前提出来。
还有句话叫“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意思是在勤奋的基础上,适当地掌握些学习规律,把握点学习窍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有几条学习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学习要注意计划性
学习切忌没有计划性。完全凭个人喜好,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容易造成不均衡发展,造成较低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古人说“事不预则不立”,就可以看出在学习之前作计划的重要性。一项好的学习计划,可以促使自己按照既定目标去奋斗,不荒废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怎样来制订一项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呢?一项好的学习计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析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自己目前哪方面比较欠缺,哪科需要有较大提高,哪项是本学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决定自己学习时间的分配,决定自己目前该朝哪方面努力等。
2.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就是说,针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决定一个自己在学期末所能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高,太高了实现不了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可太低,使学习失去了动力,而应是经过一学期努力刚能达到的目标。
3.制定详尽的学习任务表。主要针对一星期的或一天的日程安排,决定自己在每个时段要学什么,以及怎样学。比如什么时间预习或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间做什么练习等。要把一天的时间表基本上安排好,这样可以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去实行每一步战略,不会在哪个时间感到无所适从。这样,把自己的零碎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就牢牢地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有一点要注意,学习计划不可定得太死,要有少量的余地可供自己临时支配。太死了会使学习产生一种沉闷感。
多练习 多反思
现在的高考,题型越来越丰富,题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地完成答卷,并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呢?想必有许多高中生都关心这一问题。我在高中阶段也反复思考过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做题,多思考,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作业要认真做以外,每科都应配有一本实用的参考书。平时学完课本上的内容后,不妨看一看自己买的参考书。一本好的参考书,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概括与升华,尤其是比较系统地整理了课本内容的知识框架,看后使人一目了然。里面的例题往往是比较经典的,看后能获得不少启发,注意要善于从例题分析中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并把它们消化和吸收。参考书提供的习题,也需要认真去做,起初你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发现不少技巧和规律,更深刻地洞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与掌握,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通。
光做题是不够的,还要有经常的反思。即把做过的题归纳整理,总结某种类型题目的规律性,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能迅速、准确应答。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就有必要认真复习一下这类问题对应的课本内容,才能较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哪些漏洞,尽快查漏补缺,不遗留学习问题。这样一来,在考试中你可以省去许多思索的时间。
注意积累 持之以恒
积累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学会积累,才能填充自己的知识大树,使其枝繁叶茂。每科准备一个课外笔记本及错题本,针对自己的参考学习资料,课外笔记本主要记录平时学到了什么特别的知识,哪道例题或习题十分重要,供以后查阅;对语文、英语则主要是记录词语解释、语法剖析、典型习题等。错题本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平时作业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写明错因及正确解法,等等。不要小看这两个本,日积月累起来也是相当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考前看一看特别有效。
“学无定法”,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律,多探索,多实践,在此基础上,再虚心向他人请教,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把它们切实应用到学习中去。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