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男,长沙某大学大一学生,有较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交谈时胆怯,说话哆嗦。看到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不知晓,便陷入沉默,惟恐自己说错话被人耻笑。由于性格内向且自卑,所以特别多疑,十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别人的某些无意举动是对自已的莫大侮辱,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与自卑,致使人际交往不顺。
程超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的时候。此时期的青少年,逐渐发现与同龄人的心理差异,于是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求,他们很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在意别人的评价。一方面感到孤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知音来倾听自己的心声。如果自己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苦恼、惆怅,易产生被别人遗忘的孤独感,所以说多疑和有孤独感是常见现象。但如果这种情绪太过强烈,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其原因在于上高中时,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办,人际关系简单,进入大学以后人际关系的类型、交往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作为大一新生很难一下子很难转变过来,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一、由于宿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饮食、起居、习惯、信仰等存在差异,很可能对其不适应。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对它,并以积极态度去适应它。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必须予以接受。其次当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自己的生活时,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的进行自我调整。
二、住宿是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以前生活上的事总是不太在意,上大学后,一系列的事都由自己来做,这就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上大学后,教学体制、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应的过程,否则会直接影响学业。首先要适应学习气氛,进而调整学习方法。
四、环境、生活和学习的适应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心理适应。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都是佼佼者,是教师的好学生,同学羡慕的对象,家长的宠儿,是生活里的中心和重心。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除了学习成绩外,能力、特长也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使一些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发生了动摇。自我调节是改善心理的最好途径。入学的适应阶段就会顺利完成。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