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今天安静了许多,平时淘气的样子没有了,心事重重,听讲状况也不佳。到了中午,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饭,他却看着饭菜发呆。老师走过来问陶陶:“你怎么了?什么事情让小淘气安静了?”陶陶眼睛看着饭菜不说话。老师把陶陶带进了办公室,悄悄地问:“今天老师发现你不正常,上课没有听讲,能告诉老师怎么了吗?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助你。”陶陶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想回家。”老师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说说原因,老师不批评你。”陶陶犹豫了一下说:“我怕妈妈走了。”
原来,陶陶的爸爸妈妈昨天晚上吵架,爸爸让妈妈走,不要回来了。妈妈说不回来就不回来,明天我就走。这一切都让陶陶听见了,他一个上午都在担心,担心妈妈会离开家。于是,老师当着陶陶的面给妈妈打了电话,还让陶陶和妈妈讲了话,他才安心地吃了午饭。
情绪伴随我们的一生,没有情绪的人是不存在的。情绪像染色剂,把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对人们很重要,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们充满生机;当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及时调整,还可能危害身心健康。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的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生活。孩子的情绪不容易摸透,而且很容易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带到学习中去,影响学习和生活。
方法1: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任何人碰到重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会产生情绪的动荡,有时甚至是强烈的情绪动荡,孩子也不例外。比如父母在闹离婚,家里紧张的气氛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会感到自己很孤独,即将失去依靠,丧失安全感,表现在课堂学习、做事上就是会走神。还有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在家长整天鸡犬不宁的吵闹中等等,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波动,影响其注意力的集中。
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如果是家长长期处于离婚的痛苦挣扎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们要注意节制自己,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夫妻之间长期无控制的吵闹或冷眼相对,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不亚于离异。所以夫妻关系不和的家长不管是继续生活也好,离异也好,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是孩子的情感依托,对孩子要多加关爱,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温暖,情绪就会是愉悦的。
方法2:不给孩子施加过分的压力
早晨,强强临出家门,妈妈在他的耳边大声地说:“我告诉你,你今天要是再犯错,我就打折你的腿,听见没有?”
今天是期中考试的日子,爸爸在天天吃饭的时候叮嘱着:“记得你上次考了多少分吗?今天要是考不好,你还有脸见我们吗?”
开完家长会,妈妈气哼哼地进门就说:“你,怎么回事?前15名都没有进去,没有一个老师表扬你,你告诉我,你干什么去了?你还想不想上大学?告诉你,下次叫你爸爸给你开家长会去,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简单地认为,人家能够学习好,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如此。其实不然,学习好需要很多条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就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一,保持孩子快乐的心情;第二,给孩子具体的帮助。父母绝不要以为加压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这样加压反而会使孩子学习时注意力更难集中。
方法3:缓和青春期时紧张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心理的依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也不例外。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肯定对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有影响。比如:写作业、上课时突然想到刚刚与父亲或母亲发生的冲突,自己还感到义愤填膺或害怕、悲伤,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亲子关系紧张更多的发生在孩子的“第二反抗期”——青春期,这里就针对这个时期引发亲子关系紧张的不同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一个原因是孩子对家长行为的质疑。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立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希望自己的主见可以得到尊重,想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父母却仍然习惯于停留在孩子还小,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的认识中,有的父母随意乱翻孩子的书包,像监视敌人一样监视着孩子与人的交往。这时,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现在,他们会抱着质疑的态度,由对父母和老师的赞同和肯定转变成对他们的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父母。这种想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断乳期”,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导致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树立自己高大、威严的形象,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所以从小到大和孩子的交流都不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尤其是父亲就会更加不知如何交流,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这也是导致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父母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好了,就欣喜若狂;考砸了,就暴风骤雨。父母很少和孩子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也会造成亲子沟通发生困难。
家长知道了这些原因,该怎么调整自然也就明白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方法4:缓和孩于与老师的敌对情绪
明明是个给人感觉很聪明机灵、活泼好动的男孩子,今年9月他刚进入一年级。最近一次妈妈去接他放学,被老师留下来交流了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情况,老师说明明太好动,上课不专注,学习不认真。在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明明是否上课不注意听讲时,明明特别委屈,说:“老师就是故意批评我,我有时做得很好,他也不认可,就知道挑我的毛病。反正他也不喜欢我,我又何必听他的呢?”
孩子都是情绪化的,被人认可了,就高兴,就会更自信,也会做得更好,水涨船高,不断进取。一旦意识到不被人认可,尤其是不被老师认可,就会觉得很孤单,感觉很无助,没有自信。有的孩子会自己躲在一个静静的角落,默默无闻,甚至会感到同学也在疏远他。
如果意识到了孩子是因为没有得到认可影响了注意力集中的话,老师和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太吝啬表扬了,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学校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也是老师。对老师的印象好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质量,会影响他对学习的关注程度。师生关系紧张可能是由学生对老师有成见,老师对学生有成见,感觉是家长对老师有成见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等问题引起的。不管是哪种成见,时间长了,都可能会形成对立甚至敌对情绪,进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关注程度。有的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我才不给你(指老师)学呢,就让平均成绩落后,就让你少拿奖金。”试想,如果孩子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听课,能专心吗?
要缓和这种紧张关系,家长首先要找到问题所在,要看问题集中在哪个方面,如果是老师的原因,可以由校方做老师的工作,转变老师的态度,让老师对待学生要全面看待;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家长也要做相应的工作,多列举老师的长处,推动孩子去转变;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看法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为了孩子去尽力改变自己对老师的态度,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说老师的坏话。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