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大多数成绩不理想,即使不差,也绝谈不上好。这合乎学习的一般规律:不写作业,成绩就上不去;成绩上不去,就更不爱写作业了。而这里我们所探讨的这种孩子也经常不交作业但成绩并不差,或者忽高忽低,有时还能考出令人吃惊的好成绩,有时别人都不会的题,他反而能做出来。平日成绩不见佳,也不见他用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却能争个上游。这种孩子也给老师一种懒惰、靠小聪明学习的印象,但是你会发现,他其实可能很爱学习。每当老师讲到他确多不会的地方,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会问老师一些怪问题。如果某项作业难度很大,具有挑战性,他就爱做。这种孩子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高,家庭有读书氛围,孩子受到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表现为识字多,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宽,平日说话词汇丰富。
方法:适当照顾“吃不饱”的孩子
这类孩子就是那种所谓“吃不饱”的孩子。他们认为老师留的作业又他们太“小儿科”了,做起来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就“罢工”了。这种孩子不是不爱学习,是当前的教学不能适应他的知识结构。家长和老师不要片面要求孩子适应老师的教学,强行要求孩子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更不能讽刺孩子:“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那么特殊?”“你门门都考一百分,我上课也让你看课外书!”这些完全错误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因材施教”,而且很可能使一个天赋很好的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使一个未来的尖子生变成老师的敌人。
在这个问题上,老师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老师应在保证教学适应大多数孩子的前提下,适当照顾这种孩子。
尖子生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尖子生”,主要特点是成绩拔尖;另一种是“隐性尖子生”,特点是孩子目前成绩并不拔尖,或者很不稳定,但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应该能看出“显性尖子生”的真正实力和隐患,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避免平均用力,以进攻的姿态而不是单纯防守的姿态争取保持自己的优势。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也应该能识别“隐性尖子生”,给他吃点儿“偏饭”,给他留点儿难题,减去一些他做了也没用的容易题,甚至可以让他跳班。这样,他学习就起劲了,就有希望成为后起的尖子。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