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学习习惯 > 正文

谨防孩子表面“马虎” 实际“不会”!

彭梓祺来源:原创

一位家长常对别人说:“孩子太马虎!要说他不会吧,有时候题目都能做对,要说他会吧,又经常出错!考试成绩忽高忽低。老师每天听写30个词语,他没有一次是全对的。今天把‘奇迹’写成了‘七迹’,明天又把‘渴望’写成了‘可望’。问他全会,就是一默写就不会了!真是气死人了!”

当孩子做题频频出现错误时,很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这样说:“这孩子挺聪明,就是马虎。”孩子们听了大人的话之后,也认为自己只是粗心,也就不再寻找问题的根源了。殊不知,马虎也有真假之分。假马虎并不是由粗心所致,也有可能是因为对题目理解不透彻或没有掌握,只能凭主观臆断去解题,导致错误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辨别清楚:孩子是马虎,还是存在知识漏洞。

学习习惯

方法1:分辨孩子是“马虎”还是“不会”

马虎是疏忽,是学会了但考察的时候出错了,而因没有全面掌握知识而出错,并不是马虎。孩子是不是掌握了所学的知识,需要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浅的层面是知道这个知识学过,看见后认识,这是比较浅层次的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孩子学到了基础知识,用基础知识练习题考查学生,孩子会做;第三个层面是孩子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上,通过引导和反复地练习后,可以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相关问题;最高的层面是孩子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综合运用,解决高难的题目。

在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那些半生不熟的内容很容易出错,这时的出错不是马虎,而是孩子不确定,没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这些题目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难,可他自己就是不会做,此时,孩子心里明白是后面不会了,但是,家长问起来的时候,孩子想到记住的一些内容,就会告诉家长:“我会呀。”其实他是不会的。家长听孩子说会,也认为孩子会了,出错就是马虎,就没有继续深究。这样的一带而过往往造成孩子的知识遗漏越来越多,但家长和孩子都没有重视。出现这种问题家长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盯住孩子把出错的题再做一遍,甚至要多做两道题,考察孩子是不是真的会。这样就可以区分孩子是因马虎出错,还是因没有学会出错了。

如果家长没有能力确定孩子是马虎还是不会,可以求助于老师,因为任课老师是比较了解情况的,也是指点孩子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家长在请教老师的时候最好问清楚,孩子对学习掌握的程度是处于四个阶段的哪一个,问清楚才能够帮孩子提高。

有的时候,孩子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是由于对数学的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而引起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弱,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对一些概率、法则、规律往往不能及时、准确、清晰地掌握,一知半解,因而造成错误,比如:学过小数加法、减法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3.82+1=3.83,2.17+43.2=6.49,这是孩子在计算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这种错误反映出孩子对小数及其数位概念认识的模糊。

此外,也有些孩子,完成老师的课后作业时都比较顺利,正确率也挺高,于是给家长一个假象,家长认为孩子知识掌握得不错,考试不好就是因为马虎,但家长不知道孩子是综合的、灵活的内容没有掌握,一到考试就先底气不足了,做题也就犹豫不决,“马虎”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了。续际上,这样的孩子只是善于领会局部的知识,而不善于理解综合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练习,可以锻炼孩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个题目后,分析一下题目的重点思路,总结一些相同题目的解题方法,考虑今后再遇到相关的题目时该如何应对。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总说孩子马虎。作为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心理暗示,因为孩子是很在乎家长和老师对他的看法的。马虎的孩子最怕别人这么看他,如果家长在家里总是说他马虎,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一种认同心理,从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已是个马虎的人,进而认为马虎是个可怕的毛病,自已无法克服,由此产生过度的担忧,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马虎。

方法2:举一反三做验证

学会了的知识在脑海里是活的,不管是从头开始想,还是从中间接触到问题,还是要由结尾推到开头,都会让人记起全部内容,在运用的时候很灵活。孩子如果是马虎,他会把问题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但是,依然有马虎出错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学会知识,或者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运用的时候就会死板,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孩子就不会,或者告诉你他没有学过,这说明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此时出错,可能不完全是马虎问题,也可能既有马虎问题,也有不会的因素。

家长可以利用一道题,让孩子换一个角度解题,或换一个已知条件,看孩子是否还会做,来验证孩子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一些孩子是似懂非懂地把问题解答对了,经过这样一问,家长就会知道孩子有没有学扎实。一些孩子在做同一类型的题时会举一反三,换一个类型就不会了,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见到灵活的题就不会做的孩子,容易让人觉得是马虎,但其实不是,他这是没有完全掌握,是思维死板。

方法3:总结规律——判断孩子是否马虎

很多孩子一道题错了,家长帮助分析的时候,发现可以把做错的原因归为马虎,也可以把原因归为不会,很难判断。此时,家长可以采取筛选的方法。把相同的题改变一下数字,或者把同样的题的问法变一变,在不纠正孩子错误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做几道题,看看孩子做错了没有,错在哪里。如果找到规律,家长就可以判断孩子是某个环节的知识点不会还是马虎。如果没有规律,有的对,有的错,马虎的可能性就大了。

一个孩子习惯性的错误可能有规律,而这个规律会比较容易发现。比如:不管看到的是“+”,还是“-”,都当做“+”运算。这样的习惯性马虎会在孩子做其他类型的题目时同样出现,家长不会看不出来。

孩子如果是马虎,在连续做相同类型的题时,会很快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做后面的练习题时,就会越做越好,自己纠正马虎,在以后做同样的题时,也不容易再错了。所以,让孩子做几道题,既有筛选的作用,又有让孩子自己纠正马虎的作用,有时甚至不用家长一句批评和提醒,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延伸阅读:

孩子没掌握知识点 作业怎么可能写得好?

理清知识点是高年级克服厌学情绪的最佳对策

家长该怎么防止孩子因缺乏责任感而学习马马虎虎?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