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喜欢干自己爱干的事情,当没有约束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家长不能简单地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因为这是人的天性。
青松从上学开始,脖子上就带着家门钥匙,因为他放学到家的时候,妈妈爸爸还没有到家。这时候,青松最喜欢看电视。
妈妈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时候青松会看电视,所以,她每天下班就往家赶,希望可以早一点儿制止儿子的行为。妈妈每天都不停地给青松提要求,但却几乎没有效果。妈妈的最后一招就是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开始妈妈以为青松看电视少了,做作业多了,她很高兴。后来她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
有一天,妈妈回来比原来早了20分钟,发现青松神情慌乱,很不自在,知道孩子一定有事瞒着她,就追问青松。青松不说。妈妈用手一摸电视机,机箱是热的。妈妈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青松一顿。以后,似乎青松看电视的行为好像少了许多,但是妈妈很不放心,总是怀疑青松,于是,回到家就询问青松,而青松一口咬定“没有”。但是,妈妈心里明白,青松在说谎话,而妈妈也没有办法。
像青松这样放学回到家没人管,做什么家长不容易控制,这时孩子也不容易自觉。家长在自己不能有效地控制孩子行为的时候还要管,“逼”得孩子只能说谎。
对待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方法1:抽查监督法——短时间孩子没大人管
如果是偶尔一段时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情况,你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比如:抽出时间回家看一次;还可以打电话回家,听听孩子的动静,但不要很勤,不要表现出不信任孩子;抽查作业做了多少——这需要你离开之前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回家来听孩子汇报这段时间做了什么等。
在每次离家前家长可事先向孩子提出要求,规定放学回家后做什么,要求一定要明确。如果家长需要多次留孩子一人在家,可以和孩子协商写出一个时间表,张贴在墙上,要孩子遵照执行。家长回来后询问孩子执行情况,根据孩子的执行情况与孩子一起对时间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如果孩子完成了时间表上的工作,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个方法对刚开始独立在家和有自觉性的孩子适用。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能按照要求做,有欺骗大人的行为时,请不要发脾气,先了解孩子在执行时有什么困难?他想怎样做?争取达成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新约定,第二天再观察孩子是否做到了。有时候,改变孩子的一个长久养成的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多次调整,家长要给孩子机会适应。
如果调整几次还是不能达到让孩子回家后自觉写作业的目的,家长应该马上停止,使用其他的方法。因为多次调整后还是做不到,说明孩子无法按照约定做,但他还在承诺明天的事,这就是间接教孩子骗家长。很多时候,孩子就是这样学会骗家长的。反过来说,孩子说谎有时也是家长培养的。孩子为了避免惩罚,学会说谎,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请家长理解。
注意事项
家长平时不要对某些事情表现得过分的担心,不要把放学回家不做作业这件事渲染得非常严重,让孩子神经紧张,怕受惩罚,或者自己谴责自己。你如果表现得很“平淡”,不是很在意,孩子就不会认为家长要起罚他,也就没有必要对你说谎,也不会有负罪的感觉。
如果家长经常表现出不相信孩子,孩子会感受到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会产生逆反和逃避惩罚的心理,就会说谎,不信任大人,和家长关系疏远,对家长的“爱”产生质疑。想想看,这是不是家长培养出的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呢?
方法2:生活实践训练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生活幸福,希望把孩子前方的道路铺平,而很多孩子根本不领情,因为感受生活不是从听训导得来,而是要真实地体会过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这样他们才能明白大人讲的道理。
为什么孩子有很多的学习时间,却学习不努力呢?因为他体会不到时间的紧迫。多少时间,他都可以浪费掉。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努力工作照顾家庭,而孩子体会不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呢?因为他没有切身体会过买莱做饭、洗衣擦地的劳累。家长给孩子创造了过于优越的环境,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
如果家长工作忙,就把买菜、淘米、扫地、拿报纸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务交给他。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好处很多,比如:如果孩子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一家人美妙的晚餐,他会更有幸福感和责任感;如果孩子一天比一天做得好,他会增加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孩子买菜花出去的钱没有计划好,他还会学会节约和作计划;如果放学后孩子因为做家务而忙忙碌碌,他会自己挤出时间学习……我们的目的就是占用放学后的时间,教孩子干比看电视更有意义的事情。
注意事项
家长事先要教一教,带一带孩子,让他有一个实践过程。在刚开始时,要允许孩子出错,不要责怪和过分指导孩子,要等孩子需要时再做适当的指导。
告诉孩子,安全一。在孩子做家务之前,要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
孩子做完这些事情后的时间如何安排,需要和孩子协商,如果家长没有把握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孩子不看电视,就不要把“不可以看电视”当做唯一的条件。小心孩子为保护自己而欺骗家长。
孩子能够坚持做下去,有赖于家长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到你需要他!“被需要”的感觉是强大的生活动力,有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战胜自己的不良习惯!
方法3:有效管理法
妈妈回来比圆圆晚,为了不让圆圆看电视,妈妈使用了一系列的方上班前“制造陷阱”,事先把插销拔掉,把遥控器摆放在一个隐蔽的位置;打电话回家侦查情况;说晚回家却突然出现,搞声东击西;把遥控器藏起来;搞“破坏”,拆天线插头;做好“暗号”,把电源插头摆好方向;记住关闭电视机时的电视频道;抽查作业,打孩子一个措手不及;回家先摸电视机,看孩子脸色,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有时候抓住证据了,就打圆圆一顿!
在和妈妈的“周旋”中,圆圆成为久经考验的“战士”。回家来先观察与电视有关的一切物品,看完电视恢复原样;妈妈来电话,她马上关闭电视声音;妈妈早回家,门反锁上先不开,收拾好了再开门;看完电视把遥控器放回原位;装天线插头,看完电视再拆了放好;怕妈妈检查作业,在课间提前做好;提前10分钟关电视,夏天给电视吹风散热……但总会有失策的时候,被妈妈抓住后,第二天圆圆还是接着看。因为她知道:妈妈以为她怕了,第二天就查得没有那么严了。
总而言之,妈妈不懈的努力没有“白费”,圆圆动心眼、不说实话的“本领”越来越高。
圆圆这样的孩子是有反监控能力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会陷入和孩子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家长发现有这种苗头时,建议你先不要侦察、监督和看守了,因为此时你已经失去了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
所谓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家长管理孩子时,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了,并且收到一定的效果,达到了提高孩子能力的目的。
在家长在家的时候,慢慢教给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有条理地做事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觉地学习,自我成长,自己教育自己。这时,孩子就不用再绞尽脑汁说谎了。
你也许会问:“孩子的学习怎么办?”等你回家再说!家长回家后,要求孩子做作业,孩子会比较容易服从。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管理是有效的。
注意事项
家长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可以对孩子提出希望或要求,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自觉执行。家长回家后可以询问,让孩子拿来作业本看一看,只要孩子按照家长的希望做了,就要及时表扬鼓励。如果孩子表示没有做作业,只看电视了,要先表扬孩子说实话,提醒孩子明天抓紧时间就可以了。第二天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做作业,可以只做适当的提醒,避免孩子说谎。
家长越是强硬地不让孩子看电视,他的逆反心理、探究心理就会越强,看电视就会变成一种渴求,难以抑制。如果家长放松点儿、巧妙点儿,孩子可能还是要看电视,但不会需求过度强烈。
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就会发现孩子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喜欢看,有时孩子坐在电视前只是为了等待下一个他感兴趣的节目,这时家长可以鼓励他利用这段时间做作业,看他是否可以接受。对待看电视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有时这也是一个办法。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