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理解,才能学得明白。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堂学习中,“思”应做到两点,即学会超前思维与做“事后诸葛亮”。
超前思维就是在老师未讲解之前,自己先老师一步而对问题作深入思考。预习中的思考,就是一种超前思考。高明的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个问题、一道例题之后,往往不着急讲解,而是留出一点让同学思考的时间。这时有些同学是消极等待老师讲解,有些同学则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思考结果与老师正确的答案相对照,这也是一种超前思维。
“事后诸葛亮”就是在事后才明白所以然,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为人们所鄙视。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能独到透彻地理解,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使自己豁然开朗,明白所以然。能在老师点拨之下,通过自己的再思考把问题搞清楚,又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学会超前思维还是做“事后诸葛亮”,都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在向老师学习一般知识的同时,更要把老师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法学到手。为此就必须能快速地对自己和老师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作出评判,明了自己思维的缺点,吸收老师思维的优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是很艰难的,但只要坚持努力,必定会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