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同学们更熟练地掌握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巩固学习基础。但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做作业,在学校抄别人的作业,在家里让爸妈替他解答。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检查和督促,将不愿或不知该怎样学习,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丧失。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是极有必要的。
1.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对待玩游戏那样投入呢?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经常读书、读杂志、参加成人培训班等,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真诚热爱,给孩子树立勤学向上的好榜样,并且告诉孩子你所接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问多思等;
经常给孩子讲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激励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好成绩时,父母带要以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由“我不学”逐渐转化为“我爱学”。
2.不要当“监工”
孩子做作业时你可曾坐在旁边当“监工”?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父母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他们都非常习惯陪着孩子写作业。其理由主要是:如果任由孩子自己写作业,他就会拖拖拉拉、边写边玩、三心二意,甚至“偷工减料”。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监工”却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给他带来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学习。
其实,父母的作用是适时地给与辅导和点拨,而不是当“监工”。所以,不一定非要陪着孩子做作业。
3.孩子做作业时不要马上给予指点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时,一旦发觉孩子的作业有些差错或不会做时,就马上指出来给孩子讲解。殊不知,这样做容易妨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不懂的地方,孩子也往往会主动请求父母的帮助,这样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依赖性,在他的心里会产生一个想法:反正我上课不听也投什么关系,当我不会做题时,家里有父母,他们也会教我的。于是,孩子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今天要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预习要得到什么。在孩子做作业和预习结束后,父母再和孩子一起进行检查和总结。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