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又到了开学季,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
特别是上小学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有时难以从内心深处激发出自觉学习的习惯。
因此,家长的正确引导、言传身教对孩子学习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这个话题不妨听听智择优教育辅导老师的建议吧!
提供界限分明的自由空间
学习动机强的孩子也是独立的孩子,设定界限才能促使孩子独立自主。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一个清楚规划好的每日时间表,有固定可靠的生活节奏和仪式,在这个范围内他能自由发展。
让孩子习惯一个固定的写功课时间和地点,让他自己决定每天什么时间写功课。
清楚地约法三章,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期望,然后贯彻执行这个约定。
当孩子的行为越界,父母必须有前后一致的反应,孩子了解违反约定的后果,父母要坚持到底。
根据教育理论和老师现场观察,家长太过涉入,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性。
所以要让孩子当学习的主角,每天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翻开做功课需要的课本、自己把问题念出来。
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他尽早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父母只需提供必要的协助,而且愈少愈好。
父母从陪伴到放手
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副教授林如萍告诉儿子。
“我是陪跑者,不是接力者,也不能替你跑,但是我不会不管你。”
儿子中年级以后除非孩子自己要求,她不检查功课,只问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就替他找资源、找方法,但不是找答案。
有时候,对于孩子的问题,只要请他再讲解一遍,或者用相关例子刺激他去想。
或者将问题用不同方式再问一遍,他都能自己找出答案。
结合学习和生活
有好奇心,孩子才能发现学习乐趣,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
帮助孩子找出所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帮助孩子将学校所学放进一个大架构,归纳出关联性,并带他寻找所学内容的真意,而不是死读书。
父母不要将学习窄化为功课或考试,日常生活里也处处可以学习。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扮演提供动手做、体验、反思机会的桥梁角色。
一位家长回忆,儿子上初二时参加一个物理活动,要用物理写作、编曲、做海报,并且鼓励全家共同学习。
刚开始,全家不知从何做起。有一天,她煮水饺时,儿子发现,水饺熟了就浮起来。
是因为体积增加了,“那不是阿基米德原理吗?”恍然大悟的儿子因而写了一首“阿基米德煮水饺”诗。
他又从爸爸煮咖啡想到虹吸原理,从指甲剪、开罐器想到杠杆原理,又写了好多首物理诗,后来还因此进入决赛。
多看孩子的进步和优点
帮助孩子去认识和拓展自己的能力,真正接受和表扬孩子的成就,清楚指出孩子的进步。
奖励孩子的好成绩,不要强调结果,而应表扬过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达到目标的步骤。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