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有一种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容易发展成自以为是的心理习惯。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种倾向和习惯最为明显。
16岁的岩岩读高中二年级,他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从没下过前5名。岩岩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都很不错,为此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宠爱。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他从小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令父母有些担忧。
岩岩读初中时,成绩同样很好,但他自以为是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升入重点高中后,这种性格倾向更加明显。可能是他认为自己成绩一直比较好,平时在家里从不主动学习,整个暑假既不看课本,也不做作业,天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父母一劝说他,他总是会说:“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给你们考个‘名牌’还不行吗?”父母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似乎儿子考大学就是为了他们,而且儿子哪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啊?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自以为自己具有无穷的力量,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无所不能的、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改造社会和世界,使之达到理想的境界。其认识的根源是过高地评价自己,把个人的观点、利益等摆在不适当的地位。显然,这是自我意识与客观实际发生偏离的一种表现。
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一)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概念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认识往往是行为的先导,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然影响着他的行为。生活中有些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看到自己的短处,有时候还高估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自以为是。所以要改变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行为,首先应该让他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概念。就像列子中的岩岩,他本人的确比较聪明,成绩也很不错,所以他有引以为豪的资本。为此他不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还很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的的、做的都是对的,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二)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自我中心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与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计较,影响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因此,家长应与学校老师保持一定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耐心倾听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感受,支持孩子踊跃参加集体活动,为他人服务。支持孩子谦让、守礼、乐于助人的行为。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三)不要过于娇惯孩子。
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与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娇惯有关。许多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孩子就是从小被家长惯出来的,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一出生就被当着“皇帝”“公主”捧着,孩子的要求一律照办,生怕孩子受屈,可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却为孩子的“独我”埋下了伏笔。
小易是一位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全家人对她百般呵护,对她的不合理要求也包容在内。后来孩子会说话时,骂人的语言家长也没有在意,再后来孩子与别人争吵时,家长充当了“助手”,然而这此让现在的小易竟然变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讲理”的“坏女孩”就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上完。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家长的娇惯,可见对孩子从小过分的娇惯是孩子“自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对此要深刻警惕。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