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陶宏开教授教家长:批评孩子的艺术之十大原则

彭梓祺来源:原创

批评不等于训斥,不等于指责,更不等于挑毛病、找茬子。批评是一种艺术。陶宏开教授之所以能够赢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成劝地挽救那么多青少年,与他较好地掌握了批评的艺术不无关系。笔者根据对陶教授长期的跟踪观察,把其批评的艺术总结为十大原则:

一、公正原则

公正、公平、客观是我们在评判事物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陶教授在面对网瘾孩子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事不对人,他既不像一个传统的教育者,始终站在家长的角度一味地指责孩子;也不像一个彻底的反叛者,全部归罪于家长。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他总是能够深层分析,既指出孩子的不是,也道出家长的不足。有理有据,不偏不倚,让人心服口服。同时,他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将电脑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相反,他对电脑网络的评价也是公正客观的。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如何运用电脑是人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陶教授反对网络成瘾,但是他不反对上网,他的观点是我们应学会健康理性地使用网络。

陶宏开

二、尊重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自尊和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要求。即使是犯了错误,其人格和尊严也不容侵犯。如果一个人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一心想去转化别人,其结果必然会让对方敬而远之,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陶教授尊重每一个来寻求帮助的人。他尊重每一个家长和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无论孩子过去做过什么样的错事,他都从不对其进行挖苦和讽刺。在他的心目中,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他们是聪明的、可爱的、真诚的、善良的、有潜质的。因此,陶教授与孩子的谈话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盛气凌人,有的只是彼此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尊重是认同的基础,认同是接受批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缺点与不足则是平等交流中的自愿表露。

三、善意原则

通常来说,人是不会拒绝善意的。即使有些人表面上无所谓,但面对善意其内心不可能不起波澜。陶教授正是用其执著的善意来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很多孩子在见陶教授前是怀着抵触情绪的,认为陶教授就是家长的帮凶。但是,陶教授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了他的善意和真诚。很多时候,陶教授与孩子的交流是从纠正坐姿开始的。每当他看见原本应该充满朝气的孩子佝偻着身子坐在那里,他就会对其进行批评,要求孩子像他一样坐端正。孩子从他祥和而坚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善意,因此乐意接受他的批评。

四、信任原则

信任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石。陶教授对孩子的信任一方面表现在对其往事陈述的信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其今后承诺的信任。虽然,陶教授明白孩子因各种原因可能隐瞒部分事实真相,以求批评的减弱或者希望给他留下不是太槽糕的印象。但他从不会当场点破,他只是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而孩子往往在这种信任的目光下对自己隐瞒事实感到羞愧,从而愿意把真相全盘托出。同样,陶教授明白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相信信任也是一种力量。信任能激励孩子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到最好。陶教授用目光暗示孩子的不足,让其惭愧地低头,但又用目光鼓励孩子勇敢地抬起头,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同时让其相信,他不会因孩子的错误行为而对其抱任何的成见。

五、时机原则

时机原则包括及时和渐进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了及时,而忽略了渐进。诚然,根据中止原理,当行为主体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开始出现时就给予及时的批评错误的行为就会与批评产生痛苦和焦虑等经验相连接。行为主体就容易中止错误的行为。但是,研究也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因此,即使一个人做错了事情,但也会有一种下意识的保护倾向,对批评会保持高度的警戒。因此,这个时候,批评者不能抓住把柄,穷追猛打,而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尊重、善意去扣开犯错误者的心门。而一般说来,只有对方的心灵之门打开了,你的批评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陶教授从不盲目地去批评人,他的批评通常是建立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而这种认同则是尊重、善意、信任等的产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六、启发原则

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批评。只有把外界的批评转化成为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也才能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被人们誉为“戒网瘾专家”的陶宏开教授其实从未直接告诉过孩子上网打游戏如何不好。他只是告诉孩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间的事情分为三种,即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可做可不做的。一个人要想成功该怎么做呢?聪明的孩子马上明白,应该多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尽量少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那么哪样的事情属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呢?孩子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沉迷于打游戏,就等于成天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与成功背道而驰。陶教授就这样通过启发式的教育让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不仅认识到自错了,错在哪里,而且认识到改正错误的必要性。

七、宽容原则

通常来说,犯了错误的人的心理特征都是害怕、后悔,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并渴望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者有宽容的胸怀。当然,这里所说的“宽容”,绝不是育者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行为可以漠视和放纵,而是指教育者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就情绪激动,盲目地给孩子贴标签、定罪状,上纲上线,弄得孩子诚惶诚恐,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体谅他的冲动和懊悔,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下不为例。陶教授用他的爱心孕育了宽容,又用宽容来给孩子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八、辩证原则

辩证思维是保证我们实现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的重要保障。陶教授始终坚持用哲理指导人生,对人对事都坚持辩证地看待。因此,他能够发现在家长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作为鼓励孩子的支撑点。在教育的过程中,陶教授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该肯定的肯定,应否定的否定,在肯定中否定,在否定中肯定。而且,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通常并不过度关注孩子糟糕的过去,他更关注孩子美好的未来,不是关注孩子过去做错过什么,而是关注孩子以后打算怎么做。而且,面对孩子纷繁复杂的问题.他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让人焦头烂额的局面霎时变得简单明了,让受教育者豁然开朗。

九、认真原则

毛泽东曾说过,世上事只怕认真二字。认真是批评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批评人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完整的科学的批评必须经过确认错误,提出批评,陈述道理,提出改进策略四大步骤。也就是说批评者在批评之前必须掌握事实,弄清是否应该批评,应该怎样批评,能否得到改善以及能够改善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而这一切离不开认真的态度。陶教授坚持了这一原则。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家长和孩子的陈述,尽可能多地了解事实情况。然后基于事实,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理论储备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分析,最后根据情况给孩子提出确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这一切都是基于认真的原则,抱着负责的态度进行的,因此容易被家长和孩子认同。

十、期望原则

事实证明,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良好愿望和期待比尖酸刻薄的批评更能催人奋发。每一个受到陶老师批评教育的孩子都会感受到陶教授对他们殷切的期望。这种期望不是空洞的,他不是遥不可及的。这种期望建立在陶老师与孩子经过共同探讨,确定的大目标,小计划上。它是一种朋友间的约定,是陶教授与受教育孩子心灵的交融和感情的共鸣,它能让受教育者激发出高涨的热情和巨大的潜力,从而向着陶教授的要求前进。正像许多孩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我之所以改正错误是因为我不想辜负陶教授的期望。”多么简单的想法,但是是多么真诚和真实的想法。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已经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延伸阅读:

批评孩子 不妨换一种方式

批评孩子 家长需要注意五个问题

案例分析:怎样转换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