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自我安抚、渴求关注和模仿,是性问题不良行为的几个诱因。还有其他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性问题不良行为,包括遭遇性虐待、父母亲实施暴力、家庭逆境(例如,家庭收入或生活压力)。
如果儿童在家看到成年人毫无遮拦的性行为,或者其他过度刺激(例如,限制级电影),他也可能会表现出性问题不良行为。表现出性问题不良行为的儿童,可能还会有其他不良行为问题(包括不尊重他人、不尊敬师长权威、不遵守纪律)。这些不良行为在所有社会经济阶层、文化环境、家庭结构中都有可能会发生,和学生的性取向也没有关系。在提及性行为问题的时候,男生比女生更多被涉及,尽管相关的社会样本研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性别差异。
智择优特聘中南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唐海波教授:
在我们的临床咨询经验中,那些在学校表现出性问题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的性问题不良行为常常会和3种主要因素联系在一起。
1、社会交往技能缺陷
2、冲动
3、身体或心理创伤
我们根据这3种主要因素,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分类,并分别对这三种孩子进行讨论。那些模仿自己在家看到的性行为的学生(比如,某个孩子曾看到家庭成员进行性交,却不知道他不应该重复这种行为),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指导相关的家庭和孩子明确适当的界限,不过,我们所倡导的某些应对方式,也适用于这些孩子。我们还发现,某些孩子会把色情言语或者行为当作一种恐吓或骚扰方式,这些时候,需要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
很多成年人都误以为,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性问题不良行为,多半是因为受到过性虐待。我们想要特别说明的事,大多数遭遇性虐待的孩子并不会发展出不良行为,很多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也没有遭受性虐待的已知记录。
发生在校园的不良行为,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弹,可能会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到孤立、气愤和羞愧。无论如何,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直接跳到性虐待的结论,特别是对那些冲动的学生。心理鉴定和诊断并不是学校的责任,但武断地把性虐待当作是校园性问题不良行为的原因,可能会损害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拖延恰当的干预。
学校教职员工对于鉴定某个学生是否受性问题不良行为的困扰,往往是轻车熟路,但他们常常没有考虑到,孩子们还可能会发生躁郁症(甚至有可能是非常敏感易怒、非常夸张、性欲亢奋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有躁郁症的12岁以下儿童,超过430的人会表现出性欲亢奋,同时只有1%的人曾经遭遇过性虐待。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性欲亢奋更像是躁郁症的一种表现。
智择优编者按: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问题?这个你很少关注的问题,却是解决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智择优特聘中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唐海波教授立足专业知识,用6节课的时间,全面分析孩子问题演变的种种因素,助你理清孩子问题。精彩内容与您相约(2016年03月23日)晚上20:00点整,期待您的参与。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