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这种行为问题,大多发生在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身上,其实质是青少年无法有效处理来自家庭亲子关系的压力而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
本文首先介绍近年青少年离家出走不良行为呈现的特点,然后从社会、家庭、孩子三个角度,归纳其内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预防青少年离家出走实用性建议。
智择优教育青少年问题心理平台自去年陆续收到逾4000条来自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咨询,让人震惊的是,其1000多条都提到了同一个字眼——离家出走。
青少年离家出走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媒体曾多次报道了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不良行为在各地时有发生。
2016年1-2月媒体报道的部分孩子离家出走事件
地区 | 性别 | 年龄 | 孩子离家出走原因 |
江苏镇江 | 男 | 8 | 平时成绩不太好,妈妈管的严,母亲忙于工作,母子缺乏交流。 |
重庆江北 | 女 | 14 | 粗暴管教,考试成绩差被父亲打;没有私人空间,父母管教太严。 |
湖南株洲 | 男 | 15 | 觉得在家里没有存在感。 |
江苏连云港 | 男 | 15 | 迷恋上网,与家人争吵。 |
河南郑州 | 女 | 16 | 学习成绩不好被家人批评,压力大,女生带着水果刀离家出走,留言“不想活了。” |
江苏镇江 | 男 | 13 | 考试失利,被家人批评,心中郁闷。 |
湖南邵阳 | 男 | 13 | 单亲家庭,被父亲责骂,去贵州找外公。 |
江西分宜 | 男 | 10 | 不忍父母吵架。 |
内蒙古赤峰 | 女 | 14 | 不想学习,出去打工 |
调查发现,青少年离家出走不良行为呈现出的特点:
1、年龄特点
调查表明,13岁到15岁以上离家出走的人占39%,,12岁以下占36%,16-18岁占25%左右。13-15岁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2、文化特点
初中生离家出走的占总数的73.65%。
3、性别特点
离家出走性别差异不明显:女生52.7%,男生47.3%。
4、居住特点
一线城市6%,二线城市26%,三线城市40%,四线城市28%。从这些数据来看,三线城市青少年离家出走率高过其他城,四线和二线城市不相上下。
是什么引发孩子频频离家出走?
从青少年离家出走成因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家庭关系中亲子矛盾是最大的诱发因素。而不关心孩子的忽视型家庭和对孩子进行粗暴管教的专制型家庭,面临更高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率。这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的家庭往往会有显著的特点:父母关系差、沟通不畅、不理解不信任孩子等等。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家庭类型占比
与家庭成员持续不断的冲突、无法有效与父母进行沟通、从家庭得不到支持和理解,是青少年选择离家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普通家庭包括留守家庭,均面临青少年离家出走难题,有老人的主干家庭(三代共同生活)拥有更多的情感支撑,青少年出走率最低。互联网时代,女生迷恋网络社交, 男生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丰富的虚拟社交网络和沉迷网络游戏生活成为离家出走的新诱因。与此同时,长期受到父母严格管束的孩子渴望独立,想通过见识世界来证明自己也成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
智择优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周老师提醒,每个孩子都存在离家出走的可能!
为了防止青少年离家出走,父母们应注意以下6点:
一、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并与之交朋友。如果能放下家长的架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自然而然会向父母敞开心怀。
二、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在物质上要有一定的限制,精神上要尽量满足。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要使他们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孩子出现了叛逆情绪和问题行为,要善于引导他们,要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自觉改正错误。
三、父母应放低姿态,勇于向孩子请教。如果在对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四、对离家归来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及温暖。绝对不能歧视和看轻出走的孩子,更不能冷潮热讽。
五、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增添生活的情趣,让家庭充满欢乐和亲情;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中的事务,让孩子对家庭有责任感。
六、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心、责任感,使孩子健康成长。可以说只要孩子意志坚强,离家出走是不会发生的。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4)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