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说,他的邻居家有个11岁的小男孩残忍得出奇,性情非常残忍,他会把一只青蛙扯着腿撕开,遇上猫狗,或用脚踢,或用石块砸,毫无怜悯之心。平时,毁坏公物,打架斗殴,因一点小事而拼命追打同学,欺负弱小,甚至于要给别人“放血”。他的父亲为此不知用拳头教训他多少次,却丝毫没有使他改变。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残忍的习性呢?
据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说,孩子残暴的根源,产生于童年时的成长环境。在缺少爱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往往亲情淡漠,性情粗暴。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持着所谓“棍棒出孝子”的观念,对孩子动不动就拳脚相加。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感情受到压抑,他们会把积压的情绪向其它方面发泄,往往也使用暴力。在幼年时,他们蹂躏鲜花,敲打小动物;大一些便毁坏公物。打架斗殴,欺负弱小。
有些孩子与继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爱,只懂得恨,在能够发泄的场合,稍不如意就伤害人。他们从折磨和戏弄小动物、欺凌弱小中得到乐趣,逐渐形成在恶作剧中寻求刺激的扭曲心理。
孟老师说为避免孩子产生残忍心理,家长们在教育中应注意如下4点:
1、要给孩子以充足的爱。
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体贴的感情,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义务感。
2、教育孩子要善良。
善良的人,处处受欢迎;不善良的孩子,在集体中是没有位置的。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他们乐于帮助弱小。告诉他们不要怕吃亏,对别人要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要谦让,要厚道。
3、注意孩子感情的培养。
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破坏行为,往往是残忍心理的开端。他们践踏玩具,折磨小动物,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但日久天长,就会感情失调,产生暴力倾向。另外,要防止孩子不满情绪的积累,如有不愉快,可以让他转移或发泄。不满情绪的积累,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
4、限制不良暴力游戏。
游戏本身有益、害之分。有益的游戏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积极感情的培养;而有害的游戏,如胡打乱闹,把完整的东西打烂等游戏,则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应加以制止。
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温馨提示:【QQ:2957130025】
如果您的孩子学习效率低,行为偏差,性格叛逆,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逆反出走、性格孤僻、自闭、贪玩、自卑、早恋、打架斗殴、奢侈消费等等问题,孟老师每天1对1线上咨询,为青少年提供行为、心理问题咨询,免费指导青少年择校。每天限2个名额。可以加微信(zhizeu)或访问zhizeu.com 在线提交家长求助表单。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