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对孩子看似很有“风度’,没有尽骂、吼叫等行为,但是却常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来讽刺孩子。假如孩子承认自己做错了某件事,很认真地说:“我下次一定要努力做好,”父母却嘲讽地说:“好啊,让我们等着那一天吧!”这孩子当时心理如何?一定大受伤害。讽刺堪称一种冷暴力,其话里带刺,危害性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位14岁的少女,因为外语成绩没考好,回到家里被母亲骂了一句“没考好还有脸看电视。”而失去了理智,冲出家门,投河自尽了。其实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在家是父母的骄傲,在学校是同学学习的楷模。但是父母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从上面这位少女的母亲在对待孩子一科考试不理想的态度来看,她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别的且不说,单说她所说的那句话:“没考好还有脸看电视。”便是对孩于的极大讽刺。
讽刺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大忌。纵使孩子有天大的错,做家长的都不应该讽刺孩子。像那位14岁的少女,平常学习成绩优异,偶尔考砸了一科,孩子的心情一定很糟,内心的抑郁难以排遣,这时候最需要家长的安慰和理解,帮助她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这个时候,母亲的讽刺就像在她流血的伤口撒了一把盐,造成了她冲动下的极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过讽刺的言语。家长并不是有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盛怒之下,讽刺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事后家长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自然也不清楚他的这些讽刺的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家长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一种习惯。可是孩子不会忘记家长对自己的讽刺,有的讽刺会给孩子造成刻骨铭心的伤害,多少年以后,孩子还仍然记得家长所说的话。
家长讽刺的言行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至少有5种
1、孩子会觉得被当头打了一棒,失去信心,因为家长对他并没有信心。
2、孩子会干脆放弃努力,因为他的上进心遭到家长的不屑一顾。
3、孩子会觉得家长不讲理。
4、孩子会觉得家长虚伪,不公平,因为他知道如果她对家长也用这种嘲讽的口气,一点会挨骂。
5、孩子学到不良的沟通方式。
讽刺就像一堵墙,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无形的障碍,造成了家长和孩子的对抗。孩子可能接受家长的批评,但绝对接受不了家长的讽刺。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你压抑了自己怒火的同时,也要避免对孩子的冷嘲热讽。
1、家长教训孩子时,语言行为一定要深思熟虑。
许多讽刺性的话语是不经意间说出来的,比如像这样的话:“你是聋子呀,我说的话你怎么就听不见?”“你以为你是谁?不知天高地厚!”等等。
2、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不要质疑。
比如,有的孩子一直对家长依赖性很大,读书做功课都要家长催,有一天孩子自动读书做功课了,于是家长觉得很惊讶,不自觉地就会说一两句:“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今天是刮的什么风呀。’等等。这种质疑的讽刺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不要轻视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
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轻视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因为他希望家长为自己的成绩而高兴,家长若置之不理,就表明家长并不欣赏他的成绩。
一位母亲经营着一家小公司。某天下午,她正准备外出办事,上小学的儿子从学校回来,高兴地拿着试卷给她看,说:“今天我考试得了100分。”当时,她怕时间来不及,耽误重要工作,就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说了一句“不错嘛’,就匆匆离开了家门。自那次以后,孩子开始疏远她,对学习也不十分用功。她觉得很奇怪,左思右想,终于回忆起那天看试卷的情景。
后来,这位母亲很懊悔地说:“那天,我满脑子想的是工作,对孩子只说了‘不错嘛’,有些敷衍了事。”那时候孩子的心情是一心想与母亲共享获得l00分的喜悦。可是,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最终失去了对母亲的信赖和对学习的热情。
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温馨提示:【QQ:2957130025】
如果您的孩子学习能力差,厌学逃学,行为偏差,性格叛逆,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逆反出走、性格孤僻、自闭、贪玩、自卑、早恋、打架斗殴、奢侈消费等等问题,孟老师每天1对1线上咨询,为青少年提供行为、心理问题咨询,免费指导青少年择校。每天限2个名额。可以加微信(zhizeu)或访问zhizeu.com 在线提交家长求助表单。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