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正文

想当然型的父母 倒霉的还是孩子

彭晶来源:原创

“孩子是我生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这是一些想当然型的父母惯有的思维定势。这些父母把孩子当作了电脑,接受由他们输人的命令,孩子所要做的就像接收器一样执行命令就行了。孩子的独立精神,自主思维都成了父母意志的附庸。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只是这样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以为自己做的都对孩子成长有利,而不考虑到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当作孩子的想法,那么父母的好心也常常会办坏事,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笑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木匠的妻子要出门办事,临走之前把刚刚周岁的孩子托付给木匠照看。当时正是冬天,天气寒冷,怕孩予冻着,木匠妻子走之前用棉被、棉袄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妻子走后,木匠便开始干起活来,忙得不亦乐乎。没一会儿,身上便热了起来,木匠把棉衣脱下来放在一边,这时侯他看见孩子红扑扑的脸,想:我都这么热了,孩子也一定热了,便走过去把盖在孩子身上的棉被掀了开来。木匠的活很多,越干越热,出了一身汗,干脆他把夹衣也脱了。这时候孩子正因为寒冷放声大哭,木匠想:我却热出一身汗了,孩子肯定也热得受不了,要不然怎么会哭呢?于是他又帮孩子把棉袄脱了。孩子哭天半天,又冷又累,昏死过去,而木匠却以为是自己帮孩子把棉袄脱了,孩子不再感到热才停止了哭泣,不禁为自己的“英明”决定而自鸣得意。

在现实生活中,“想当然型”的父母就和那位木匠一样,把自己的冷热当作孩子的冷热,又喜欢自作主张,不问孩子的感受,可怜最后倒霉的还是孩子。要知道,孩子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随着这些需要的满足,人才会不断地成长。作父母的不要做太上皇或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包办代替,把自己的需要当作孩子的需要。父母要做的是分析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的能力去实现他自己的需要。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想当然,一昧地“反客为主”,那么孩子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压抑,被扼杀!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想当然中成为一个傀儡,一个玩偶,因为那是对下一代成长的最大摧残!

延伸阅读:

问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问题父母要积极找寻自身的问题

强迫症父母如何做到“双赢”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