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电视或日报上会报道一些青少年自杀事例,许多家长看后都感叹不已,觉得不可理解。孩子刚刚走进如花的年龄,怎么连一点小事都承受不了呢?其实,许多悲剧就是在大人们的疏忽和自以为是中发生的。因此,家长更是不能掉以轻心,让悲剧发生。
那么,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挫折和失败。
比哪高考落榜、考试失利等。这类青少年自尊心强,家庭父母期望值高,因此自我估计不实,一旦遇挫,便感觉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加之受挫后父母不理解,外人讥嘲等,自尊心受到创伤后,往往走上轻生道路。
二、家庭关系不和睦。
这些孩子自小感受到“世态炎凉”,无论在性格、气质上,都感到自卑、压抑。自幼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加之受挫,自杀的可能性极大。
三、失恋和失身。
一些青少年对爱情缺乏深度了解,失去恋人后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失身后所遭受的身心摧残,以及别人的“另眼相待”,也会使青少年走上绝路。
那么,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呢?
平时要有意地锻炼青少年的受挫能力,这对那些好学生尤其重要。他们往往是老师家长表扬的对象,因此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成绩一有下降或受到小小的批评,他们就会觉得自尊受伤,难以忍受。因此,老师和家长可以有意地在活动中让他们受些挫折,让他们有些失败的经历。
对于那些敏感抑郁的学生要格外注意,要多赞扬他们,让他们变得乐观。对于情绪化严重的学生,可以让其备有最信任的人的联系方式,这样,当孩子情绪极度低落时可以找到信任的人及时谈心。
若当前正在热播某部有自杀情节的电视剧或自杀新闻,家长和老师可以趁机教育孩子珍惜生命,通过探讨式的聊天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男女私情,还有亲情、友情、事业等有价值的事物。也要让孩子们明白,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砝码,一个人奋斗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和精神,以及其他优秀品质才是人生价值的表现和内涵。
家长应尽量制造宽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要苟责孩子,要多与孩子沟通,并明确表达出自己对子女的爱,让孩子确信父母是爱他们的。即使离异的父母也要向子女表达自己的爱,并不去诋毁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
从面对压力到真正自杀这个历程,可以峰回路转。若有及时和适当的介入,每个关卡都可以成为转机,就看有没有人与孩子携手渡过这狭窄的幽谷,并肩走过青葱岁月。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