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
-
寒假假期一过 小心开学恐惧症
寒假,虽然天气寒冷,但因为春节期间无须上课,成了所有孩子期盼的快乐时光。但是,春节一过,有些孩子们就开始优愁了。他们在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
封杀早恋可能导致孩子成同性恋者
很多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经常是一概封杀,灌输早恋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坏的影响,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或者抵触心理。
-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爱写日记
青少年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青少年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其实里面并没什么要紧的东西。
-
理财教育:不要让孩子过早成为刷卡族
有位家长看自己孩子的压岁钱多,过完年就以自己的名义给他办了一张借记卡。一段时间后,这位家长被银行通知,说他在某商场一下子用卡消费掉800多元。这位家长马上找到儿子,问怎么回事。儿子说好朋友要过生日,得买礼物,就花了800多。这位家长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跑到银行要求退卡。
-
生日宴讲究排场只会让孩子滋生贪婪
鲜花、礼物、彩带、摄像、近6桌酒席……这是张倩12岁生日宴上的壮观场面。如果不是酒店大堂的条幅上写着为12岁的张倩过生日,相信大家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场豪华的婚礼。
-
放纵消费会助长孩子的攀比之心
很多家长心想,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所以经常通过无休止地给孩子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结果孩子不仅不懂金钱的来之不易,而且逐渐染上了消费攀比、肆意挥霍的恶习。家长的一番好意却为孩子放纵消费提供了资金支持,这是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背道而驰的。
-
父母注意:工作再劳累 也不要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非常天真,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父母,并且这两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父母要是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了一点不高兴、不愉快,孩子一定会认为父母之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自己哪里又做错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
家长记住:不要把工作上的坏情绪释放在孩子身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然而在人前,为了保待自己的形象,人们会时刻隐忍、压抑着这些压力和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坏情绪。但是,离开了工作场合后,有很多人会把这些压力和坏情绪带回家中,向家人无节制地发泄,但压力得到释放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将坏情绪带回家中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特别是影响孩子的成长。
-
家长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单
每到学期结束,孩子的成绩单即到家长手中。一些父母在成绩单上看到孩子的好成绩,表现得异常兴奋,不仅奖给不少“奖品”,而且凡事都依从孩子的要求;如果成绩不佳,便立即表现出惊讶、失望、焦虑的神情,对孩子则是事事发火、责骂,甚至剥夺孩子的假期生活。其实,成绩单上分数的高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
-
妈妈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很多妈妈喜欢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去考虑孩子是否喜欢。当孩子满怀不满和怒气去做妈妈安排的事情时,不但会降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