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
-
家长教育孩子要遵循“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一句名言。胡适、陶行知在美国留学时师从杜威,其教育思想很大一部分继承了杜威的思想......家长遵循“教育即生活”主要要关注以下两方面:
-
网瘾是厌学的是怂恿者还是终结者?
“网瘾”与厌学密不可分,厌学是“网瘾”的开始,也是终结。所以,预防“网瘾”首先要关注厌学问题。现阶段正是孩子紧张备战期末考试的时候,随后的寒假便会接踵而来,孩子“网瘾”的话题自然会重出水面。就如前两天有位父亲带着孩子来做咨询,需要解决的是孩子的网瘾问题,原因是 “快考试了,孩子根本就不好好复习,声称不想上学了,就是没事跟电脑前玩游戏……
-
父母应该如何避免女孩离家出走
虽然女孩较男孩而言,离家出走的比例要少一些,但是遭遇的危险却要多很多。父母在面临孩子离家出走的问题时,一点不要过于轻视。
-
父母知道孩子有离家出走的倾向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有离家出走的倾向,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常常会有人问我:如果孩子“离家出走”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孩子一旦“离家出走”,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吗?是否还有希望使孩子与父母和好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说说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有离家出走的倾向家长怎么办?
-
4个自私共同特征让你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自私
自私自利的孩子因人际关系差,得不到伙伴的认可,会变得郁郁寡欢,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总认为别人是不对的,他人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因此内心充满了怨愤。长期处于这种抑郁的情绪中,将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家长应如何确认孩子是否自私呢?以下4点是自私者的共同特征:
-
作家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是如何降低期望值对女儿进行家教的
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给了她的女儿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熟知孩子的特点,尽量做到做事不违背孩子的天性,她从来都不勉强女儿去做什么,即使她自己心里想让孩子去做这件事的心情非常迫切。一事当先,她首先呵护的是孩子的心灵和意愿。
-
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严重心理问题孩子占10%左右
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增加趋势。从比例分析,心理健康处于严重状态的大约占4.2%;处在亚健康状态中的行为比例已经增长到20%左右。
-
当“消极情绪”来敲门 让孩子去开
当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导致情绪失控,失去了信心和正常的分析能力,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当“情绪”来敲门,让孩子去开,只有孩子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做情绪的主人。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到以下3点:
-
消除依赖 避免孩子成为“寄生虫”
有人把依赖的孩子比作“寄生虫”认为他们寄生在父母爱的土壤里,失去了这片土壤就无法很好地生存。的确,对孩子来说,依赖心理是要不得的。谈到孩子依赖心理严重的问题,很多成人往往只单方面探讨孩子的依赖,其实,孩子本来是空白的,其依赖心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跟家长和生活环境有关。所以,我们更应探讨的是:为孩子提供寄生土壤,造成孩子依赖心理严重的“大人
-
沉迷网络与孩子的个性有关 家长你知道吗?
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自杀、沉迷网络六亲不认、沉迷网络走上犯罪道路......随着越来越多有关沉迷网络的负面报道的出现,网络在很多家长眼中成了可怕的魔鬼。这可怕又可恶的‘魔鬼”夺走了自己的孩子,严重影响了亲子之问的和谐关系。可爱的孩子为何会爱上“魔鬼”?“魔鬼”为什么能抓住孩子的心?希望本文能给家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