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
-
家长可能不知道 孩子通过网络满足正常的心理需求
当父母把网络形容成“魔鬼”的时候,可能会把“魔鬼”理解为一个面目狰狞而可怕的家伙。其实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魔鬼原是一个天使,只不过是一个堕落的天使,他有着天使一样的美丽,天使一样的可爱,他甚至比人自己更体贴人的心意。
-
网络抓住孩子心的三大法宝
身边太多太多,新闻也报告了太多太多的有关青少年网瘾带来的家庭问题。那么,到底一个本来作为生活娱乐的网络游戏,却成为孩子娱乐的全部。在其中,网络一步一步绑定我们孩子的心。
-
父母不要以物质作为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筹码
搞活经济就得遵循市场竞争机制,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和做家务的积极性,也依葫芦画瓢地引进经济杠杆法则,按质论价。这种做法能行吗?当然不!
-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父母需做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打破别人东西要赔偿、不记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则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会导致别人的不信任等。
-
攻击型的父母易培养出不能宽恕他人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家长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竟争中的强者。但很多家长曲解竞争的含义,视谦让为无能的表现,怂恿孩子争强好胜,以牙还牙,使孩子充满了攻击性。研究表明,富于攻击性的父母更易培养出攻击性强的孩子。
-
实践证明:无视紧张是孩子缓解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考试紧张是一种情绪反应,当考生觉得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思维、生理、行为三种成分,而其中最核心的成分是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
-
三种精神虐待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天下的父母大多爱护自己的子女,这已经成为人人接受的不容置疑的真理了。然而,实际上许多父母对子女都进行过精神虐待,只是他们自己全然不知罢了。这并非危言耸听。智择优心理专家孟老师认为,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进行的精神虐待可归纳为三种。
-
父母工作在忙也不能忘了教育孩子
父母哪怕工作再忙,都不能忘了自己肩上还有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从某种角度说,父母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现在倒好,因为工作忙而硫忽了对孩子的教育,这不是因小失大吗?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
孩子抄袭作业 家长要正确引导
孩子抄袭是一种不健康人格的表现。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也有家长的责任。具体点击:智择优《孩子抄袭作业——人格培养中的失误》。对有此劣迹的孩子,我们应加强教育。
-
高三寒假期间家长的两种倾向你有吗?
高三上学期结束,寒假是中小学12年学习生活的最后一个假期了。家长怎样对待孩子的这个假期,据智择优调查有两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