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手机——这一高科技的产物呢?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持不同观点。
沉迷于手机会让孩子的的生活圈子变窄,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于手机中的孩子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像一个气泡把人的思想等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手机为人类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感却并没有减少。孩子如果时常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影响人际关系。
手机会让青少年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会大大削减思考能力。频繁地使用手机,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下来。
学生使用手机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有的家长为满足孩子对手机功能的要求,更换手机较勤,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有的家长为让孩子期末考个好成绩,以买手机作为奖励条件,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玩手机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青春期到了,孩子有了更多想法,周围的家长、同学们都有手机而自己没有的话会显得比较孤立。家长应当多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可三两句不对头就拿家长的“架子”逼迫孩子认同自己的思想。导致孩子不仅不能认识到沉迷于手机的坏处,更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宁可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朋友倾诉也不愿和家长说真心话,更有甚者与家长对着干。
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也不可溺爱,不能孩子想要最新款手机就买,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通讯而非玩乐。孩子有了手机后,不要没有任何理由的阻止他孩子带着手机,不要随意警告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比如成绩上升了或者某件事做好了就可以继续使用手机,但是成绩下降的话,家长可以没收手机直到下次考好为止。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言之有理,不要在孩子面前成为一个不讲理的家长。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手机的,合理使用手机,家长就不必把手机当成“洪水猛兽”了。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