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中学生的叙述:
初中时,我没有什么忧愁,可是到了中专不久,总感到一阵阵烦躁。我感到学习没劲儿,同学们都在那里学习,可学习好了究竟又为什么?学校有时也搞一些活动,但我感觉很无聊。思来想去,生活真没意思,活得真没劲儿,我就这样一天天地混下去也不知是个什么结果,或许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要不停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最后,有一些人得出了生命本无意义的答案,他们因而痛苦、失望,觉得生活没意思。而这时,空虚感也常常乘虚涌上他们年轻的心头。
空虚,即无实在的内容。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处在精神空虚状态中的青少年,极易对社会、对生活产生逆反的心理和行为。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孩子,正是身心发展的最佳时节,如果这时内心空虚,精神萎靡不振,老师和家长煞费苦心地教导好好学习、可他却偏偏觉得学了也没用,就是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精神空虚对孩子危害极大。那么,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走出青春逆反期,远离生活逆反,使他们的心灵充实起来呢?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为父母们提出如下建议:
1、教孩子调整需求目标。
孩子心中的空虚往往是在胸无大志、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情况下,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内容而出现的。因此,及时调整生活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孩子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生活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以求实现,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就会觉得生活有意义,并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去了。
2、让孩子从书中汲取力量。
读书是人类填补空虚的良方,因为书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会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和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人的心灵就越充实,生活也就越丰富多彩。
3、教孩子学会转移目标求得学习乐趣。
除了读书外,还可以用转移目标的方法。通过绘画、书法、音乐、雕刻、养花等方式,可以使孩子被困扰的心境平静下来,并从空虚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当孩子有了新的乐趣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追求,这就逐渐完成了生活内容的调整,从而感到生活的意义,并填补了心理的空虚。
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温馨提示:【QQ:2957130025】
如果您的孩子学习效率低,行为偏差,性格叛逆,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逆反出走、性格孤僻、自闭、贪玩、自卑、早恋、打架斗殴、奢侈消费等等问题,智择优教育孟老师每天1对1线上咨询,为青少年提供行为、心理问题咨询,免费指导青少年择校。每天限2个名额。可以加微信(zhizeu)或访问zhizeu.com 在线提交家长求助表单。
孟老师推荐您继续阅读:克服厌学:首先矫正孩子逃学的不良习惯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