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亲子沟通 > 正文

教育孩子也需适当“示弱”

黄松来源:原创

特训学校的一位曹老师,她教育孩子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未弱2.jpg

孩子刚一岁,曹老师领着孩子走路时总这样说:“你好好扶着妈妈,不要让我摔倒。”其实是曹老师在扶着孩子,但是她却不这样说。以后走路,她总是这样对孩子说话。现在这小男孩已经五岁了,在曹老师的引导下,她的孩子的自主性远远超过其他孩子。比如当孩子的爸爸出差的时候,到了晚上,他居然能自己去把房门关好,然后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爸爸出差了,我要保护你!”俨然一个大男人!请注意,孩子才五岁呀!据我所知,有不少五岁的孩子还要妈妈喂饭呢!

由此联想到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他在课堂上,常常装做很“弱智”的样子,做错一些题,让学生来纠正。孩子们很喜欢他这样,教学效果也很好。

由此看来,培养孩子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叫“示强”,一种叫“示弱”。

所谓“示强”,就是老师或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成一个强者。我是领导,我是长辈,我是榜样。听我的话,跟我学,你就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所谓“示弱”,就是老师或家长在孩子面前装做一个弱者。我不比你强,我不行,我需要你的帮助。在帮助我的过程中,你就可以发现自己,提高自己,成为一人真正的人。

显然,两种办法相辅相成,都是重要的。家长和老师没有权威是不行的。没有权威就没有教育。权威的形象一般是和强者形象相联系的。所以,经常向孩子诉苦的老师家长是教育不好孩子的,你变成了一个让人可怜的人,会失去权威。现在有一些电影电视把老师描写得很狼狈,其用意大概是“哀兵必胜”,心是好的,但对于教育本身,却有害处。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示强”,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示强”。

但要分清什么是“示强”,什么是逞强。真正的“示强”靠的是人格的魅力,而不是年龄的优势和手中的权力。你不顺我的心我就治你,我要按我心中的模式来塑造你,这都是逞强。“示强”以尊重为前提,以自身素质为资本。老虎自己并没想当百兽之王,但我们看见它的凛凛威风,不由不生敬意,这是它的自身素质在起作用,其效果不是靠装样子逞强能达到的。教师和家长的“示强”,本质上也应如此。

但即使是真正的“示强”,也有副作用。面对一个很有魅力的强者,我们可能心仪神往,以为榜样,也可能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前一种心理是积极的,后一种心理是消极的。为了避免这种副作用,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或家长,也应该经常向孩子“示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曹老师,就是这样。曹老师不是那种对孩子失控的家长,她的“示弱”是权威者的“示弱”,而不是软弱。

“示弱”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冲淡老师家长身上的法官、警察、监工等高高在上“常有理”的形象,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促使孩子长大。然而教师一般是不愿意“示弱”的,他们生怕一“示弱”威信会降低,殊不知端着空架子更易被学生议论。而家长常犯的毛病则是嘴上“示强”,行动上“示弱”,这是最失败的教育方法。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在保证教师家长的权威的前提下,应该多“示弱”,少“示强”。教育的本质不是“管”,而是“帮”。帮又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帮助孩子,一种是让孩子帮助我们。经验告诉我们,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己也成长得快,只会“管”别人的人,自己是会“官化”,会僵化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引以为戒。

延伸阅读: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镜子

问题家庭教育来源于问题父母

合理惩罚 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