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升入了高三,正处于人生的节骨眼上,而最近欢欢的表现却让父母很恼火。原来,欢欢读的是私立学校,学校是寄宿制,每周只有周六、周日才可以回家。在学校,欢欢有一个“闺中密友”琳琳,她和欢欢同一宿舍,在生活、学习中两人形影不离,如同连体婴儿。
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欢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回到家,除了吃饭,看电视,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跟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连话都不愿意和他们多说,反倒是有什么话都跟琳琳说。
为什么宝贝女儿的心理话不向父母倾诉,反而愿意与同伴分享呢?为什么乖巧的女儿就是听不进去父母的经验之谈,却对那些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言听计从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家的宝贝变成熟悉的“陌生人”了呢?
智择优家庭教育专家孟老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对于女孩来说,青春期正是她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她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随着知识的增加,她们的这种自我意识日益强烈,让她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对社会和生活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看法,不再依赖父母,反而更喜欢与好朋友交流,有了困惑,首先会求助于朋友、同学。
2、亲子之间缺乏共同语言
在家中,有的父母对孩子谈论最多的就是学习,且一提到学习无非就是要求孩子成绩好、分数高、名次靠前,压根不会关心所感兴趣的事物或者爱好。根据智择优一项权威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家庭里,只有11%的父母能或多或少地和孩子谈她们的喜好,大多数父母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话题的。另外,由于年龄的差距,父母与孩子之间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其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会不一致,继而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这也正是亲子之间无法交流的原因。
3、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很多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父母给女孩带来的伤害,也会让她们断了与父母交心的念头。
相对而言,有意的伤害很容易理解。比如,父亲的一顿痛打,母亲的一顿责骂......但其实无意的伤害对孩子的打击也不可忽视。
比如,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虽然父母无意伤害孩子,可残缺的家庭不可避免地会给女孩带来伤害。要知道,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禁区,她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拒绝父母,或是用沉默来回应父母的关心……因而,当女孩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父母。
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女孩会在家庭以外寻找并依赖“闺中密友”。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