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
-
过度保护,对孩子是害而不是爱
家长作为孩子身体和精神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女的影响是很大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而不是对孩子过度保护。娇宠溺爱难以使孩子自强自立,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
误解引发的叛逆行为:一个14岁叛逆孩子与妈妈的对话
叛逆行为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思考孩子的叛逆行为时,要用你的孩子觉得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消极情绪。如果孩子感觉被误解了,叛逆孩子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当孩子表现得越叛逆,你就会越沮丧。这种沮丧,又会反过来引发你对孩子的误解。当你的孩子感受到的误解越多,他就会表现出越多的叛逆行为。这个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就像下面画出的叛逆孩子循
-
性教育:千万不能欺骗敷衍孩子
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反而会感觉这问题是神秘的。因为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当孩子长大一些,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
-
如何对孩子说“性”?
无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场合,对于孩子提出来的性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不合适的态度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
孩子问关于性的问题 父母该如何回答?
如果由那些一知半解者或者让青少年的同龄人来充当“老师”将无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性伤害。父母应该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要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要解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问,当然就包括了性教育的问题。
-
别再往孩子心上“扎刀子”了!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是否说过“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孩子想和小伙伴们出去玩,你是否呵斥过“就知道玩”?在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你是否想过它就像一把刀子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道血痕?家长们,别再往孩子的心上“扎刀子”了!
-
加强亲子沟通:和孩子一起读书
喜欢读书对于孩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应该鼓励,同时家长要适时引导,并和孩子一起读书,在书中学习人生经验。鼓励孩子把书里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也是一种生存技能的培训。
-
当孩子问及与“性”相关的问题时 父母应如何回答?
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常常也会突然提出某些与“性”相关的问题,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回答,但有些家长由于没有性教育的经验,往往躲躲闪闪,“骗人”,说“假话”,没有勇气与智慧将孩子的问题解决得恰如其分。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父母觉得有些羞于启齿,不善于把此类问题放在桌面上讲。
-
孩子“屡教不改” 父母要分清孩子是否有心
我常常听一些父母抱怨自己孩子,说小小年纪就已经“顽固不化”了。虽然父母三令五申地让他改正缺点和坏习惯,但他把父母的话当作“耳边风”,听了就忘。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故意和自己对着干,往往按捺不住脾气,结结实实地“教训”孩子一顿,打骂完了,还要狠狠地警告孩子,这顿打骂就是要给他长点儿“记性”。
-
孩子犯错 家长不能小题大做 也不能听之任之
有一次,大哲学家柏拉图毫不留情地责备了一个犯了错误的小男孩,因为他随便乱扔东西,还屡教不改。小男孩很不服气,对柏拉图说:“您就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如此严厉责备我?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