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热点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复旦大学投毒案:怎能拿生命开玩笑?

彭晶来源:原创

“复旦投毒案”2015年12月11日在上海一审宣判,被告人、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投毒杀害同寝室的黄洋,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嫌疑人林森浩在法庭上交待了其作案动机,只不过是“想趁‘愚人节’整黄某一下,未预料到后果”。不过,林森浩也透露了他和室友黄洋之间的性格不合问题,“他觉得我没有生活情调,我觉得他有点自以为是”。

也许正是这种“彼此看不上”的性格因素才最终导致了矛盾的不可调和并不断累积,最终酿成了惨剧。可是,仔细一想,人与人之间性格不合其实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再不济还可以调换寝室,怎么能拿生命开玩笑?

大学期间,正是一个人最青春、最辉煌、最灿烂的时光,短短四五年时间,不同的同学,从不同地方因为一纸通知书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可是反观我们周围的同学一部分学生每天沉迷在游戏和网络之中,时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口角、打冷战,肆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想去批评他们,甚至告诉他们自己学生时代曾经的遗憾,但是经过一次次碰壁之后才发现,只有经历过悔恨、挫折和失败,自己才能成长。成长之痛,只有自己才能承担,没有人能替代。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深深震惊了我们,让我们反思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问题。90后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能力缺乏。这几起事件启示我们在平时交往中要多为别人考虑,多站人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多与人沟通交流,这样才不会让小矛盾积累,才不会让惨剧再发生。

“复旦投毒案”虽属个别,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也给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亮起警灯,值得深刻反思。

延伸阅读:

聚焦校园暴力:女生为何打女生

江西再现校园暴力:一句“太刺激了”背后的道德缺失

【视频】浙江职高女生遭多人凌辱仅15岁,校园暴力何时休?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