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地理试题的标准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这就要求高中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那么,在复习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呢?那就必须遵循复习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个原则:熟悉材料,抓重点,弄清知识间的联系,求广度。
这个原则清楚地告诉我们,求广度不能用一遍二遍又三遍的麻木背书法。求广度的实质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问题,将知识有规律地加以延伸,不断找出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才能适应地理科标准化试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大这个特点。例如,复习我国气候这一章:提出一个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特征之一是复杂多样,复杂多样的表现可从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来体现,温度带能说明一个地区的热量状况,热量状况又可以从冬季气温和夏季气温来分析。水分条件又决定于一个地区的降水和蒸发,降水的特点要从年降水量、降水地区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来分析说明。这样复习就能把知识自然地延伸和联系,能达到科学记忆的良好效果。
第二个原则:研究教材,攻难点。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求深度。求深度不能用“题海战术”,更不能把时间花在去做一些脱离教材内容的“高深”题目上。求深度的实质还是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对一些课本中和地图册中的图表,敢于解剖,懂得解剖,达到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我国气候这一章,主要应做到能够对四幅图进行分析。这四幅图分别是中国地图册中的1月平均气温图和7月平均气温图及书本中的北京、沈阳、武汉、广州四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解剖”主要用提问题的方法,问题提得越详尽越好,这样才能适应地理标准化试题的图表化。
总之,地理复习既要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既要面上过关又要使知识在符合教学大纲精神下向纵深发展,并和考试标准化挂钩。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