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栏
-
家长如何为厌学的孩子提供分层教育环境
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大有小,分层教育是让孩子不厌学的根本保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也一定要提20捅,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学习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
孩子有厌师情绪可学“孟母三迁” 择师择校要尊重孩子意见
孩子如果厌师情绪强烈,甚至巳经造成了某种条件反射,坚决要求父母为他转学、转班级,否则就坚决不肯上学了,这时候,只要条件允许,父母就应当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
父母讲堂:为什么父母与孩子不能相互理解
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我常常听到他们这样抱怨:“在家我父母什么也不让我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很喜欢xx,父母不但不支持,还给我报了一堆不喜欢的班。”“有时候想帮帮妈妈,帮她干点活,但她不但不肯定我,还总被撅了回来。”“反正我们现在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被打击习惯了。”
-
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要统一家庭规则 忌不恰当的疼爱
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多数是因为为每位家庭成员的教育标准相差甚远。在爷爷面前的正确行为,到了妈妈那里,就成了错误行为。所以要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这样孩子很清晰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
素质教育 从学会批评开始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逐步暴露,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不过,笔者认为当下很多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赏识教育,或表扬性教育,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误区。素质教育同样离不开批评。
-
应试教育之痛
在全国上下把矛头纷纷指向教师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冷静下来体谅一下老师的苦衷?毕竟,师德水平的大幅下降,绝非偶然。那么是什么魔力,诱使众多教师纷纷置“师德”、“育人”于不顾,非得盯着学生的“分数”过日子呢?
-
“素质教育”绝不能成为教师免责的借口
所谓考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选定的试题,教师对解答的结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说到底,考试是服务于教育的,它只是检验教育成果并更好地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
别让你的孩子碰上“害人”的老师
韩愈在《师说》中曾明确指出: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之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老师。然而,如今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教师纷纷抛弃了传道、解惑之能,而独专情于授业之能。
-
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教授教育语录
人生的全过程充满着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如果积累大于消费,你就成功;消费大于积累,你就会失败。作为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一味地消费青春和父母的钱财,那么就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世上的事情分为三种:该做的、不该做的和可做可不做的。一般来说,前两种较容易分辨,关键在第三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做可不做的事做得越多,成功概率就越低;可做可不做的事做
-
一个好老师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